第二十七章 大麻煩來了(第1/3 頁)
燕山山麓燕回坡下,崇侯虎心情陰鬱。
這幾年日子怎麼就如此難熬,都說他崇侯虎窮兵黷武,可你看看北疆周邊都是些什麼貨色,他倒是想打別人,把戰場放在別人的疆域,可他真的不敢出北疆,一直以來都是被動挨打防守。
冬天越來越冷,來得更早,去的更晚,四季雨水也開始減少。
都說崇侯老了不少,可誰知道,他煩心的不是年紀,他正值壯年,主要是煩心事也越來越多,白髮都是愁出來的。
自己若是撤了,燕城必失,燕城一丟,北海群妖和叛軍便天高鳥飛,北疆內部又要烽煙四起。
離燕城最近的如澹臺港和周邊小諸侯國勢必扛不住兵鋒,大家日子都不好過。
如果眾多諸侯紛紛倒戈,別說是崇城了,到時候北疆被袁福通裹挾,整個殷商和東西兩大諸侯都要狠不得刨他崇氏祖墳。
自己是做了蠢事,怨不得別人,可不借助聞太師之力把袁福通和妖魔堵回北海,燕城怎麼辦?這塊豐饒之地就拱手讓人了嘛?
自己蠢在哪兒?不過是蠢在兩輪大戰,還是讓北疆元氣大傷,崇城本就不豐厚的家底雪上加霜。
年輕一代的天驕寥寥無幾,還盡喪豐壤之役,等自己這批人老去,真不知道拿什麼去扛住鬼方、犬戎的衝擊。
聽說遼東那邊還新出現了一支異族,叫什麼匈戎,人數還不多,但是驍勇得很。
這些都還好,勒緊褲腰帶,日子還能湊合著過。
最讓崇侯虎擔心的,莫過於西周。
同為東南西北四大伯侯,東伯侯與大商世代姻親,加上東夷也喜歡時不時跳出來稱一下姜侯的斤兩,東部和北疆還算和平。
南伯侯地處南蠻荒地,實力最次,連自己治下的方國都管不住,偶爾還要給九黎遺民賣屁股求支援。
唯獨西伯侯所在的周國,近來年吞噬了不小其他諸侯國,事農桑,改革軍制,實力不容小覷。
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崇侯虎自己得承認,不如西周久矣。
朝歌的大王不是傻子,每年都在逼迫和羞辱西周,甚至將上一任西伯侯幽禁至死,也沒把周國逼到犯錯。
周國,韜光養晦,每一年對殷商都格外恭敬守禮,姿態放到了最低。
姬昌每年秋祭都會帶著俘虜的戎狄人牲去朝拜商王,讓周邊所有諸侯國都覺得周國的伯侯是賢明謙恭之人。
越是這樣,大商越是不安,別人不知道,自己難道不知道嗎?人家軍事實力快和自己持平了,糧草也比大商充沛,他憑什麼這麼謙恭?
商王並不昏聵,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的道理,他比誰都懂。
於是崇城和北疆便成為了大商的一把刀,西周若要出山,必過函谷關和三山關,這兩個關口明面上是大商的屬地。
可特釀的,過了兩個關口直面西周的是北疆,是他崇侯虎。
“唉。”嘆出一口氣,崇侯虎是真的感覺自己老了,年輕時的壯心已經消磨殆盡。
北疆如今的情況,能固守住疆土就已不易,日後的日子越發難過了。
不過,想到孟嘗居然敢頂撞自己,崇侯虎又不由得有些欣慰。
平時小子若是敢頂撞,崇侯虎能扒了他的皮,可這一次的原由不一樣。
他想回家,他的家就在崇城,他的父母兄妹都在崇城。一年兩次大戰役,換做是自己也會身心俱疲。
眾人只看到了他坐戰車一樣的升遷速度,作為過來人的崇侯虎深知,建功立業是和出生入死對等存在的。
希望這小子,能儘快成長起來吧,活到最後,平安回家,未來的崇城,需要能征善戰的將軍去守護。
和梅鸞、梅方、拙守一樣,這些都是崇城僅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