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頁(第1/2 頁)
緊接著,裡裡外外想起了各種參拜聲,李煦掃了一眼聖旨,將它丟給劉樹,「收好,明日早朝上宣旨。」
劉樹眉開眼笑,寶貝似地塞進懷裡,護的緊緊的,「您放心,奴才今晚不睡覺了,就看著它。」
李煦看時間太晚了,就安排幾位大臣住在宮裡,第二天早朝,皇帝破天荒地來上朝了,他許久不曾來,朝臣們就知道今天絕對有大事發生,加上幾位大臣被連夜召進宮的訊息傳了出去,不少人都以為是皇帝身體不行了,沒料到還能看到皇帝走進奉先殿。
「你們說你們的,朕來聽聽朝會。」皇帝一手撐著腦袋,閉上眼睛假寐。
大臣們一開始還放不開,時間長了見他不言不語,果然只是來旁聽的,這才恢復了往日的生氣,敢吵架敢爭辯,朝會立即變得亂鬨鬨的。
皇帝仔細聽了一段,發現亂歸亂,但一件事情拿出來爭論總會有個結果,只要順王點個頭,爭吵聲會立即中斷,然後贏的那個人變開心的笑了起來,彷彿得到順王的贊同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一個早朝其實解決不了幾件上,不過能拿到朝會上來議論的都是重大事件,有時候幾天都議論不出結果。
眼看時間要到了,皇帝才睜開眼睛,一點一點地辨認底下的官員,大部分還是他提拔起來的班底,也有不少新面孔,其中年紀最輕站的最前面的一個,不知是否就是李煦的心腹紀韓宇。
他出聲問:「哪位是紀韓宇?」
紀韓宇今天很乖很安靜,他事先知道了今天會發生什麼事,一個早朝都忙著掩蓋內心的激動,因此腦子轉的也慢了,聽到皇帝的傳喚立即站出來,「臣,紀韓宇叩見吾皇萬歲。」
「抬起頭來。」
紀韓宇十足的俊朗青年,穿著藍色的官袍,戴著黑色的官帽,英姿勃發,如一支青竹立在大殿上。
皇帝打心眼裡喜歡這樣氣質非凡的青年文士,語氣和悅了幾分,「朕問你個問題,你想好了再回答。」
紀韓宇靜待聽題。
皇帝想了好幾個題目,想考考這個青年,可是一見站在前頭的李煦,突然沒了興致,青年再好也不是他的官員了,這個位置再好很快也不屬於他了。
「罷了,宣旨吧。」
趙公公已經從劉樹那裡取得了聖旨,他知道,這大概是他這輩子宣的最後一份聖旨了,但心中卻有安定的感覺。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即位三十有六年矣,海內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萬邦臣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可比先聖,功更盼後人,然,朕身體有恙,年近花甲,精力大不如從前,順王李煦,人品貴重,甚肖朕躬,堅剛不可奪其志,巨惑不能動其心。朕欲傳大位於皇二子李煦,望眾臣戮力同心,共戴新君,欽此!」
滿堂靜默,落針可聞,但很快,大臣們紛紛跪拜,對皇帝歌功頌德,對順王臣服叩首,場面非常和諧。
皇帝憤然離去,留下一眾大臣開始詢問順王何時辦登基大典,這大概是歷史上罕見的父未亡,子登基的例子了。
李煦搖搖頭,「不急,先讓欽天監找幾個合適的日子出來再說。」
散朝後,不少大臣圍著魏丞相幾人,問:「相爺,皇上為何突然禪位?為何不是先立太子呢?皇上身體看著也沒太大的毛病啊。」
魏丞相被問得煩了,翻著白眼說:「這你們得問皇上去,本官如何知道?」他還沉浸順王娶個男妃的事情中無法回神呢,哦,現在是新帝了,那寇驍豈不是……不可不可,萬萬不可!
第367章 離開
進入十月,西北的百姓們發現,街上經常有大批士兵跑過,過了多年的安穩日子,他們差點都忘了,又快到匈奴人南下打草谷的日子了。
以往年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