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嚴謹與科幻(第2/4 頁)
,問道:“陸教授為什麼會這麼說?”
陸時沒回答,而是丟擲了一個問題:
“凡爾納先生,您是一個法國人,為什麼用英國紳士作為主人公,寫出《八十天環遊地球》?”
凡爾納不由得愣了愣,
當時創作這本書時,他隱約記得自己確實考慮過這個問題,
但問題的答案,他說不清。
凡爾納沉吟,
“應該是某種靈感的啟示吧。”
蕭伯納打趣地說:“說不定真是某種靈感,因為作家在創作的時候,不是每一個設定、每一句話都能解釋出個所以然的。”
納博科夫在講課時還說過一個論調:
許多時候,作者寫作的某個細節也許只是潛意識,但讀者卻能夠從中提煉出作者自己當時沒意識到的意圖。
凡爾納也說:“人的念頭難免起滅無常、稍縱即逝嘛~許多技巧運用或想法也許是無意識的,但也可能是作者內心寫照。只不過,作者自己未必知道。”
羅蘭一拍手道:“那我能解釋陸教授剛才的問題了。”
凡爾納問:“怎麼講?”
羅蘭說:“打賭是英國人的惡習,凡爾納先生表示我們法國人不會。”
一陣詭異的安靜,
“……”
“……”
“……”
隨即,幾人哈哈大笑。
歌劇院的觀眾們不由得紛紛側目。
龐加萊拍拍羅蘭的肩膀,低聲說道:“你啊你……我敢打包票,陸教授一定不是這麼想的。”
陸時點頭,指指舞臺,
“要開始了,我們一會兒聊。”
戲劇表演開始了。
其實《八十天環遊地球》的故事非常簡單,
英國紳士福格先生和俱樂部的會友以兩萬英鎊作為賭注,打賭“八十天裡可以環遊地球一週”,賭約定好後,他便帶著綽號為“路路通”的僕人從倫敦出發,開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環球旅行,
他制定了詳細的計劃:
從倫敦到蘇伊士。鐵路和郵船。 7天;
從蘇伊士到孟買。郵船。13天;
……
從紐約到倫敦。郵船和鐵路。9天。
最後總計是80天。
演到這裡,陸時問:“伱們注意到福格先生制定路線的特點了嗎?”
蕭伯納將手伸進口袋裡,捏了捏菸草包,隨後將手指伸到鼻子下輕嗅著菸草的香氣提神,
良久,他說:“大英的殖民地。”
一語點醒夢中人。
凡爾納說:“沒錯,我當時應該就是這麼想的。”
按照的背景時間1872年,英國人幾乎可以沿著殖民地繞世界一圈,
主角福格先生要想快速從各地之間穿行,來自宗主國的身份能讓他取得非常大的幫助。
陸時解釋道:“看看路線就能想明白了。蘇伊士運河由英國控制,印度、新加坡是英國的殖民地,日本是英國的盟(小)國(弟),唯一麻煩的是美國……”
凡爾納卻搖搖頭,
“美國雖然與英國關係不睦,但至少在語言上相通,能保證交流無障礙。”
羅蘭好奇,
“如果是法國人呢?”
陸時說:“那可就麻煩了。從阿爾及利亞南下倒是可以跨越半個非洲走到剛果,但這條路是南北走向的對於環行地球完全沒有幫助;走海路可以經過馬達加斯加到葉門,但是要繞好望角一圈額外浪費很多時間……”
陸時一邊說,一邊手在空中無形地比劃,
就好像他面前有一幅世界地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