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第1/2 頁)
先生賈岱是大儒陶漢毅的親傳大弟子,背靠有名的老師,賈岱的名氣也不小。
這次是要去蒲郡,參加陶漢毅的生日宴。
雖然鄭章和宇文允剛跟他一起學習沒多久,但是倆崽子聰明乖巧,最重要的是臉好。
作為重度顏控的賈岱,在一屋子的弟子中,選了三個看著最順眼的,帶到老師壽宴上炫耀。
除了鄭章和宇文允,另一個弟子叫管信衡,二十歲上下的年紀,雖然比倆崽子年紀大不少,也只在賈岱這裡上了不到半年學。
若是孫晴天看到倆崽子的師兄,一定會非常驚訝,感慨全都亂套了。
這不是未來割據豫州、冀州的管信衡,有他作為北魏向中原進軍的屏障,給予了南方地區一段喘息的時間。
只不過其他南方諸侯過於無用,沒有趁這段時間提升自我實力,作為屏障的管信衡兵敗後,其他南部地區的諸侯,便成為北魏的盤中之餐。
這時候的管信衡沒有橫向發展,一副白淨斯文的小書生長相,長了一張會被小姑娘喜歡的臉。
也是因為這張臉,管信衡跟鄭章和宇文允一起被賈岱帶過去拜壽。
大小四個男人坐在一輛馬車上,這多少有點擠,宇文允和鄭章想跟車夫一起坐在馬車外,由於管信衡激烈地反對,只能放棄。
管信衡:開玩笑,馬車裡只有我跟老師兩個人,如果老師考校,我沒回答上來怎麼辦。
不管是哪個時代,無論是學渣還是學霸,對於老師的隨機提問都是一個態度:這個福氣您還是給師兄/弟吧!
四個人擠在一輛馬車上,賈岱正在看手裡拿著的書,姿態端的很穩,剩下鄭章宇文允和管信衡在大眼瞪小眼,小心翼翼不敢發出聲響。
一怕影響老師看書,二怕提醒到先生自己的存在,他再表演一個當場提問。
馬車行至蒲郡,已經快到中午。
馬車緩緩行駛在鬧市裡,坐在馬車裡,能感覺到蒲郡街頭的熱鬧。
馬車時走時停,行駛的很慢,坐在馬車裡能聽到一聲聲的叫罵聲彷彿就在耳邊。
宇文允悄悄掀起布簾子往外看,街道上人頭攢動,道路兩旁有小商販在擺攤賣貨。
「之前有來過蒲郡嗎?」賈岱放下手裡拿著的書。
宇文允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之前從沒來過,去到最遠的地方就是咱們縣城。」才怪。
鄭章也積極表現出自己的無知:「蒲郡的人就是比咱們太明縣的人要多,看看街上這麼多人。」
賈岱哈哈大笑:「那當然了,蒲郡可是咱們兗州除了州府之外,人口最多的一個郡。」
「我當年也是跟你倆一樣大的年紀,就出來求學。第一站就是蒲郡,第一次來到蒲郡,也是驚訝於這個地方的熱鬧,跟你們現在的反應一樣,都是土包子第一次進城一樣。」
管信衡抿唇笑,他就是蒲郡人,從小在蒲郡長大,沒有過跟老師和兩個師弟一樣的想法。
陶漢毅是南朝有名的大儒,即便鄭章之前在南漢皇宮,宇文允在北魏皇宮,都聽過他的一些事跡。
沒想到來到民間之後,會有機會給陶漢毅做徒孫。
拜師賈岱時,也只是聽說他學問做得還不錯,不曾聽過他師父的名諱。
還是昨晚回家前,賈岱說要帶他倆一起到蒲郡拜壽,倆崽子才知道自己的老師竟然是陶漢毅的學生。
從鄭章和宇文允都知道陶漢毅此人,可知他的名聲是真的不小。
因此看到陶府門前停滿馬車,也不會覺得有多驚詫。
師徒四人走出馬車,賈岱的臉就是通行證,府裡的門房看到賈岱,沒有阻攔直接讓他進去。
還跟他打招呼:「賈先生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