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第1/3 頁)
面向太平洋的橫須賀和沖繩成了東洋艦隊的活動中心。由於缺少北方威脅,只保留1個直升機母艦編隊,演練反潛、反海盜是他們的日常勤務。
新加坡和雅加達成為&ldo;下西洋&rdo;的轉運站。由於對南部非洲和澳洲的興趣高漲,投資移民南半球的勢頭日益明顯。
印度洋,這片廣大海域上,沒有華夏國的敵手。
美國的默許,助長了這種勢頭。他們甚至使用金融工具操縱和疏導這類移民,以使美國資本在非洲獲得更大市場‐‐同時也精明地避免了六億八千萬人口的中國人過分熱衷於移民北美。
1980年,華夏合眾國海軍擁有2艘50000噸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和2艘直升機母艦(獨立級改)。120架&ldo;騰霧-7h&rdo;是基本的艦載機型。
由於缺少假想敵,8艘&ldo;五指山級&rdo;艦隊護衛艦,是70年代華夏國建造的唯一新型船舶,用於替換退役艦艇。
70年代相繼下水的6艘&ldo;鄭和級&rdo;潛艇在擔任水下主力。其餘30艘高齡的40年代戰艦多數退役。有的進入海軍博物館,供遊人參觀遊覽。
華夏合眾國艦艇總噸位36萬噸。雖比40年前減少30萬噸,卻儼然已是世界海軍的第二高噸位。這支力量不足以發動大規模進攻,但用於防禦則勝任愉快。
在論述中美關係時,皮克吳簡明而偷懶地,描述為:大體上類似於當前的&ldo;英法關係&rdo;。
(995)
談到蘇聯,小皮克吳分析後指出:
‐‐蘇聯放棄了與東西方的海上爭奪。
所謂&ldo;紅旗太平洋艦隊&rdo;的存在,只是依託了鄂霍次克海北端的一個寒冷、封凍的小漁港‐‐馬加丹,所謂艦艇,也只是幾艘老式飛彈艇和破冰船。
而歐洲部分,蘇聯唯一的寬闊出海口‐‐摩爾曼斯克,地處北極圈內,也被英國人友好卻又嚴密地監視著。
蘇聯相對龐大的陸軍和空軍,整體處於守勢狀態。
地跨萬裡之遙的東西兩個潛在戰場,降低了這支大軍的內線支援效率。儘管建成的兩條西伯利亞大鐵路已改造為複線,但仍難以避免現代化的空中打擊。
戰略核武器成了這個時代的禁忌。
蘇聯或中國任何一方,只要動動這個念頭,都會想到‐‐那樣,只能首先斷送自己,而把國家發展的機會拱手送給漁翁得利的第三方。
擁有,卻不能使用,使得核武器變成一種象徵性的、奢侈的存在。因而這方面的軍備競賽,在人們理性的、也是不得已的剋制下,沒有消耗大筆資金。
人民的普遍厭戰,起了決定性作用。
最後,這位兩代從事世界軍事研究的皮克吳二世,滿懷感慨、滿腹牢騷地預言道:
&ldo;如此下去,《漢胡評論》將於本世紀末停刊。人們今後只能憑藉著新出現的電子遊戲,體會以往戰爭給人帶來的樂趣了……&rdo;
(996)
1981年7月21日,是人類用於實戰的唯一一顆原子彈爆炸36週年的日子。
在如今屬于波蘭領土的拉斯滕堡‐‐也是該原子彈爆炸的實地城市,一次重要的世界級峰會於當日召開。會議主題,是簽署一份《核不擴散條約》。
引人注目的是,出席這次峰會五個核國家的領袖,都是各自國家的政壇新人:
美國,新當選的羅納德&iddot;里根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