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第1/2 頁)
但沒料到那些&ot;怪獸&ot;比蘇聯的以越野效能著稱的t-34 跑得更快!薄弱的t-34後腦部分在撤退中全部暴露,成了敵火高命中率的有效統計數字的分子。
在驚魂中脫險、仍未失去冷靜判斷的柯薩科夫上校,說出了自己的懷疑:
在這樣沒有月光的夜晚,能獲得這樣高的命中率,只能證明一點:敵人很可能擁有某種夜視瞄準裝備。
至於敵人那種能夠實現高速追擊的車型,夜色中他能分辨出,外觀和火力強度,非常類似德國著名的&ot;黑豹&ot;。只是更低、更小,體形緊湊,行動敏捷。
並且噪音遠遠小於任何已知型號。這是出廠新車負重輪掛膠良好的特徵。
(640)
另一邊。精心組織、苦苦守候的夜間狩獵圓滿結束,耗時約3個鐘頭。凌晨3:30分,&ot;貓頭鷹&ot;夜視指揮車上,林彪告訴作戰部長江擁輝:
&ot;讓梁大牙儘快收攏部隊,把前邊鍾偉那個旅也撤下來。同時命令聶鳳智防空縱隊:天亮前務必全部進入陣地!啟動勾連槍作戰。&ot;
&ot;是!&ot;江擁輝轉身去佈置。
林彪跳下座車。
--這些&ot;貓頭鷹&ot;是古德里安奉送的最後禮物。他擔任德國裝甲兵總監期間,曾命令在新型坦克上安裝此類裝置。
當時德軍發現面對盟國空中打擊毫無辦法,戰鬥在夜間才有效。基於這一戰場環境,夜視裝置成為急需品。
蓋特納博士領導武器局試驗8科,製成車長夜視裝置,駕駛員依靠它,以40~50公里的時速夜間行駛,透過螢光屏和12倍望遠鏡觀察路面狀況。而炮手夜視裝置安裝在潛望鏡防盾上。
唯一缺點是這種紅外探測距離過短。為彌補缺陷,武器局又使用半履帶運輸車,改造了輔助紅外投光車&ot;貓頭鷹&ot;(uhu)。它裝有紅外線過濾器的60厘米直徑弧光探照燈和相應的高壓電裝置,等於一個強力紅外投光器。車內觀察員可操作投光器進行360度探測。
投光器為10倍倍率,探照距離達1500米。德軍通常為每5輛夜戰型黑豹配一輛&ot;貓頭鷹&ot;,透過遠距離探照和夜戰黑豹的紅外轉換器組合使用,使坦克夜戰距離增進到700米。
1944年春天,約600套裝置交付軍方,但陸軍拒絕將其用於實戰!某些將軍說:&ot;我們不需要這類東西。戰士們將以公平的騎士精神贏得戰爭。&ot;
於是所有已交付裝置被存放在哈茨山中一個礦井裡。 ※史實。
(641)
這份禮物被送給華北聯軍。
遠在歐洲的陳毅留守機構,根據古德里安提供的線索,在礦井裡準確地找到了它們。並為此啟動了緊急空運--劉亞樓派c82遠端快速運輸機中隊全部16架飛機,都投入這次運輸。
330套夜視駕駛儀、和48套&ot;貓頭鷹&ot;紅外探照燈被迅速運到瀋陽。
他們在兩周內使用美式2半履帶卡車底盤安裝、除錯成功。由hs5f型高壓變壓器提供電力,1臺變壓器可為5臺影象接收裝置保障能源。
幾周後,紅外夜視裝置投入使用。一些夜間行動的卡車也裝載了30厘米紅外探照燈和夜間紅外駕駛裝置。
7月下旬進入實際操練。
這也正是林彪前一段節節退守的原因。他把這批秘密武器隱蔽在鐵嶺、開原以東的丘陵中,咬牙聽著前線一次次的失利報告,忍受著各方面壓力,安靜等待反擊時機到來。
這場坦克戰,以&ot;貓頭鷹&ot;引導的&ot;麒麟&ot;坦克在夜戰中對t34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