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第1/2 頁)
與那時不同的是,如今的紅軍久經沙場,指揮員也不再是冒失的鐵木辛格。(418)
1944年7月初,史迪威上將陪同尼米茲海軍上將,在日本橫須賀、吳港、佐世保巡視一週。這是他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接觸和了解海軍。
愉快的&ot;戰果旅行&ot;並沒有沖淡他對海軍那些繁文縟節的厭倦。
簡樸務實、追求效率的他,為了遠徵軍的長途海運,不得不一再忍受,不停地還禮、致意、說好話……
船舶排程問題解決了,都是快船--上帝啊,他們居然把那條&ot;伊莉莎白女王號&ot;也派來了!
一直擔負繁重的太平洋上運兵任務的她,擁有28節的巡航時速,潛艇根本追不上。所以在航行中從來沒遇到危險,連s形規避航線都不必採取。就是驅逐艦也無法長時間跟她保持編隊!機器受不了那種持續的高速啊。
這條豪華巨輪,一次可以裝運17000人,足足一個師的兵力。又快又好。
土八路開洋葷,讓南方國軍弟兄,和在碼頭上幹活的那些嘗夠&ot;鼠式運輸&ot;滋味的日軍俘虜們,眼熱不已。
對於英國佬處理戰利品的做法,美國方面討論後決定如法炮製:
同意華北聯軍的要求,把繳獲的日軍艦艇作為補償之一,提前交給他們,並為他們組建一支規模適當的海軍。
凡是與國府軍隊競爭的事,史迪威都有心去做。因為馬歇爾臨走時給他的約束只是:&ot;別做得太過分了就行&ot;。
一支以輸送和護航為主的小型海軍,史迪威認為根本不過分。
但在防止中國內戰的問題上史迪威是清醒和堅決的。他追求的是一種在力量平衡下的對內戰可能性的威懾和抑止。
&ot;天平傾斜就意味著失控。所以,國軍有的,共軍也要有,&ot;他說。
世界性的戰爭任務還沒有完成,史迪威決不能眼看著自己辛苦訓練和裝備出來的、已經具備戰鬥力的軍隊,陷入中國內戰的無謂消耗之中。
(419)
大連,棒槌島。
一所海軍學校就要在這裡創辦了。尼米茲這次甚至幫助物色了校長--第五艦隊參謀長阿利&iddot;伯克準將。這是個接受過全面海軍教育、有進取精神、有效率感的、年輕的合適人選。
他的助手也頗令人滿意--曾擊落過20架日軍飛機的&ot;西格斯比號&ot;驅逐艦長、海軍十字銀星獎章獲得者、夏威夷華人、36歲的美國海軍上校--葛登&iddot;派伊亞&iddot;程胡(鍾雲)。他在語言溝通方面會起到重要作用。
周恩來專程轉達了毛澤東的謝意,出席了海校落成和開學典禮,並為新生的華北海軍挑選了一批幹部。20年代在孫中山大元帥府擔任過海軍陸戰隊營長的葉劍英將軍代理司令員。
將領裡面還有幾個史迪威熟悉:蕭勁光、張愛萍、葉飛、耿飈、張學思、劉道生、陳銳霆……這都是共產黨裡有文化的軍人啊。可見他們重視。
想到那位&ot;花生米&ot;委員長將來聽說這所學校會怎樣氣急敗壞,史迪威心裡一陣快意。對那位氣量不夠恢宏的大元帥,他有一種促狹心理。
(420)
關於日式艦艇,美軍與英國人的看法一致:這些外表高大、但實際艙室狹小的日艦,完全不適合美國海軍。
風浪中,在一些駕駛室裡甚至不敢挺直身體。艦炮口徑也不吻合(例如140毫米口徑),又不打算專為它們生產炮彈。
與其把它們拖走作為靶船,在各種試驗中沉入海底,那麼送給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