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第1/2 頁)
其實蔣心裡明白,巴爾幹並非戰車用武之地,52軍不會馬上投入戰場,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去埃及接收一批新裝備……
(410)
新加坡。裕廊海軍基地。
為使國軍出兵迅速,英國還提出一個富有吸引力的附加價碼:
他們把在南洋繳獲的所有日本軍艦--除戰列艦外,全部劃歸中國海軍使用。並在戰利品分配會議上為中國國民政府積極爭取了這一條款。
實際上,有經驗的英國海軍,在清理和檢測這些戰利品軍艦時發現,艙室狹小、制式迥異、或者傷痕累累的日式艦艇,對於英國並無多少使用價值。某種意義上其實是一種包袱。
但對中國海軍,這不啻是一筆洋財。
這批由南京政府接收的艦艇大致有:
改造型航母2艘(神鷹、海鷹);被重新命名為&ot;臺灣號&ot;和&ot;琉球號&ot;。
重巡洋艦5艘(羽黑、足柄、高雄、利根、青葉);分別改名為&ot;弘遠、智遠、威遠、紀遠、念遠&ot;。
輕巡洋艦5艘(大井、長良、名取、木曾、五十鈴);仍以&ot;遠&ot;字系列命名。
各型驅逐艦12艘(風級4,曙級6,潮級2);均以&ot;陽&ot;字系列命名。
伊-109等潛艇12艘留作訓練使用。
其他巡防艦艇、運輸艦艇、貨輪油輪等600噸級以上船隻共計80餘艘。
1944年7月上旬,國軍在南洋幾個船舶集中地接收了這批艦船,並留用了若干原日本海軍操作人員。
海軍副司令桂永清中將,帶領一批經過英國海軍短期培訓的軍官和水兵,欣喜地在裕廊基地舉行接收儀式。
之後便向各艦派出監督管理軍官、軍士和部分水兵,與留用的日軍戰俘一起,駕駛和管理這些船舶。
五十鈴
羽黑號。
足柄號。
(411)
越南。金蘭灣碼頭。
張淦少將的&ot;鋼七軍&ot;正在港口登船。
根據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蔣介石委員長簽署的命令,那支被命名為&ot;中國西洋艦隊&ot;的、規模不算小的海軍,開始了第一輪行動。
它們就地裝載原來在印支、馬來半島對日作戰和受降的部隊--現在改編成第一批中國赴歐洲遠徵軍--滇軍6萬人、桂軍10萬人,以及部分川軍和&ot;正牌&ot;國軍,倉促而又堅定地,駛向新的集結地--開羅。
英國海軍為此調動了它在遠東的各種船隻,包括不再需要登陸日本的那些應該轉往歐洲的登陸艦艇,統統參加運送。45萬人,運了三個月。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真正的遠徵!
自500年前明代三寶太監鄭和 &ot;下西洋&ot;以來,還沒有任何一支成建制的中國軍隊涉足過印度洋,遑論歐洲了。因此,輪船上的遠徵軍將士滿心充溢著一股自豪感,倒是壓倒了初次遠航的種種不適。
半喜半憂的白崇禧上將擔任先遣軍司令兼參謀長。
後續出發的李宗仁上將,躊躇滿志地擔任了總指揮。
軍事委員長蔣公,還有更深層目的。
積極派出遠徵軍是一種重要政治姿態--不光是清理和削減地方派系和軍閥勢力,從而整治中國傳統上的一種痼疾,更重要的,這還會逼得共產黨不得不同比例地派兵、減員。--此事史迪威自會嚴格監督。這就是聽了夫人建議,把史迪威讓給共黨的好處。
這步棋他走得毫不猶豫。多年政治角逐使他明白:國共摩擦由來已久,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