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第1/2 頁)
史達林元帥第一個反應是督促安全人民委員貝利亞,加快將車臣人、伏爾加日耳曼人等民族,整體流放到中亞的速度。第二個反應是命令敵後遊擊隊加大襲擊力度,對任何與德國人合作的通敵分子,都毫不留情地予以清除!
現在他非常理解當年邱吉爾派出特工暗殺海德里希時的心情了,微笑的德國人比殘暴的德國人更加危險。
寧可讓被佔領地區人民更多地死於德軍報復,也不能讓他們和睦相處。權力有時還真的來自於暴力。
相比之下,軍事上反而擔心不大。克里米亞戰役雖然進展速度不快,但這更多是因為後勤跟不上,而不是兩年前那種戰鬥力上的差距。
至於生產,卡岡諾維奇已安排一批坦克工廠,轉產更緊缺的汽車。飛機奇缺的鋁材,也找到相應的木質替代品。
英美把數萬輛卡車囤積在埃及,藉口克里米亞未能如期解放、蘇伊士運河航道堵塞等,遲遲不向蘇聯啟運。某種意義上,似乎是一種居心不良。
從宣傳角度,必須告訴同志們,打消對於西方援助的幻想。有物資來,照單接收;沒有,就不指望。《國際歌》唱得好:&ot;沒有什麼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ot;
而在西方物資沒有大量到來之前,重要的是積蓄力量。
至於&ot;豹防線&ot;,無論中段、南段和北段,德國人應該不會忘記庫爾斯克給他們留下的印象。而1944年紅軍的任務,應該是恢復自己的國境線。
到英美西線登陸時,數百萬紅軍應該像雷賓斯克水庫中蓄滿的洪水,洶湧席捲東歐大地,目標直指柏林。
(403)
迎來和平、戰後百廢待興的東方,仍然危機四伏。
中國國共兩黨摩擦正在加劇。但內戰的陰影還只是潛在的--因為人民反內戰情緒高漲。
6月下旬召開的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了&ot;聯合政府&ot;的政治綱領。毛澤東在&ot;七大&ot;政治報告中說:&ot;在中國,已經沒有一個人還敢說訓政或一黨專政有什麼好處。※&ot;他要求,立即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國、共、民盟、無黨派愛國人士組成的聯合政府。
※引自中共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
那些對力量平衡高度敏感、又最現實的雙方政治家們,不約而同走向了談判桌。他們都明白,在當前形勢下,至少這是個必要的過程。
7月初,開始了北平談判--因為重慶此時天氣太熱。雙方第一首腦沒有到場,談判以陳誠、張治中和周恩來、王若飛為雙方代表。
談判中最重要兩點--&ot;聯合政府&ot;和&ot;軍隊國家化&ot;,都陷入僵局。前者需要充分醞釀,後者,雙方都不肯讓步。
與此同時,國共雙方在佔領地盤和接收戰敗國武備、物資、技術和人才方面,也展開了新一輪的明爭暗鬥。
鑑於抗日戰爭結束,為了體現實力、遏制內戰,同時也為呼籲民主、促進聯合,1944年7月1日,&ot;華北抗日聯軍&ot;正式更名為&ot;華北民主聯軍&ot;。
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姿態。
(404)
北平。南池子,翠明莊。
現在這裡是一處重要的談判場所。
為打破僵局,中共提出一個頗有新意的建議:雙方暫時把部隊統一交給盟軍,代管或監管。整編集訓,脫離政治。為期5年,待聯合政府成立、運轉正常後,再交還新政府。
中共還指出--例如現在,他們就是在史迪威將軍領導下作戰的,效果良好。
國府當然不同意。以&ot;事關國家主權&ot;為由加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