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簡書雜談(第1/2 頁)
簡書雜談
我想要看看簡書長什麼樣?你是不是長得很帥,你是不是溫柔多情,你是不是人中龍鳳,你是不是義重情深,你是不是天賦奇才,你是不是風流倜儻?我傻傻的分不清簡書、簡叔,是不是兩個人?你迷倒了多少人,你讓多少人為你痴狂,你害得多少人為你廢寢忘食,你令多少人為你不眠不休?你可知道,我廢寢忘食整天泡在簡書裡?你可知道,我醒來夢中想的全是簡書,夢想獲得簡書的恩寵。顛倒了白天黑夜,顛倒了日夜晨昏,為你日夜難眠,簡書,一個名字害了多少人,一個利字害了多少人。哈哈哈,我在偷換概念,人和書不分了。
日本人的教育理念是教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而中國人的教育理念只看重孩子的成績,培養出來很多高分低能、無法適應社會的人。有好些女大學生去找工作,竟然被人販子拐賣了,有文化的人還不如沒文化的人,這是怎樣的諷刺?父母應當和孩子多溝通,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加強挫折教育,而不是強逼孩子學不感興趣的專業、做不願做的事,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讓孩子失去生存的樂趣。無法面對挫折的孩子,又有何用?有很多人在逆境面前會因絕望而自殺,他們沒有考慮到父母親人,沒有承擔起自己那份責任,父母一生的心血全白費了。祝英臺殉情,誰之過?做父母的就沒有過錯嗎?人生最大的失敗是教出不考慮父母的感受、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在我爸爸小的時候,中午經常沒有飯吃,只能餓肚子,早晚也只有糠果野菜吃。有一次做了粽子,放在鄰居家煮。煮熟後,奶奶讓爸爸把粽子拿回來。爸爸見粽子散了一串,就吃了一個。奶奶發現少了一串,問鄰居。鄰居說是我爸爸偷吃了。奶奶無奈,只得罵了爸爸一頓,爸爸因此沒粽子吃了,冤不冤啊?
家中來客人時,我大女兒分發糖果招待客人,待人有禮貌,嘴甜,因此大家都喜歡她。在路上和人打招呼,見了年輕女性都叫姐姐。她說如果叫女孩子為阿姨,她們會不高興的。善於揣摩他人心理,聰明不用教的。有一次撿到一螢幕碎裂手機,我爸爸說,如果有人打電話來,就把手機還給他。再一看,裡面沒有卡。應該是別人丟棄不要的。手機密碼鎖掉了的,一家人都打不開,我大女兒竟然開啟了,她說是格式化,我是不懂。親戚家小弟弟小妹妹都喜歡和她玩,因此親戚沒空時,就給她紅包,讓她去幫忙帶孩子。
我爸爸說:“救火應先保障自身的安全,站在火燒過的地方,這樣就燒不起來了。不能站在逆風處、沒有燒過的地方,一旦風向轉變,就會有生命危險。”
抗日時期,我外公被日軍抓去做勞工,有一次,他聽見一房中有人呼救,走進去看時,只見那人負傷癱在床上,不能動彈,餓壞了。我外公每天到日軍食堂偷來飯,在飯裡撒點鹽,拿給那人吃。
過了一個多月,不幸被日軍發現,日軍將他倆綁赴刑場。一同被綁赴刑場的有好幾個人,分乘好幾輛軍車。在半路時,我外公便聽到槍響,那幾個人都被日軍槍斃了。半路巧遇日軍翻譯官,翻譯官攔下軍車,和日軍用日語說了一些話,軍車就原路返回了。我外公聽不懂,只知翻譯官是上海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經理,有救命之恩。日軍將我外公用腳鐐銬在河邊石頭上,也沒有人看守。我外公趁夜用石頭砸斷腳鐐,逃回家鄉。
在路上,只見城中地上撒了一地的錢(國民黨政府發行的紙幣),也沒人敢撿,因為被日軍發現就會被槍斃。我外公冒死撿了一些錢,白天趕路,到了晚上就躲在別人家稻草堆中過夜。
沒有經濟權就沒有話語權。
清朝末年,在江西上饒靈溪,有一次我外公的爺爺在路上見一群人毆打一偷雞賊,那人被打得半死。我外公的爺爺將那人救下,揹回家,延醫治病,一晃幾個月過去了,那人告辭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