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崇禎(第1/2 頁)
崇禎無疑是一位悲情的皇帝,命途坎坷,故事曲折,褒貶不一。
他生活節儉,勤於政事,不沉迷於女色,沒有其他亡國之君諸多倒行逆施的取死之道,但偏偏最終親眼目睹了王朝坍塌,無力迴天,自盡於煤山,
或許你會說他多疑、嚴苛、暴躁,但這些在任何一個帝王身上或許都不是天大的過錯。比起朱祁鎮來說,他清醒的多,比起萬曆、天啟而言,他正常的多。
而他的那些缺點,也並非沒有來由。
四歲喪母,父親不重視,自幼在宮中顛沛流離,他的童年過得並不幸福,也沒人把他當做皇儲教導,他本該做一個鬱鬱寡歡的王爺,卻沒想到命運將他推向了帝位。
他最大的錯,可能就是天資不夠,又太過著急,事實上也不得不急,因為那時候的王朝已經重疾纏身,日趨衰敗。
從十七歲繼位開始,他就想著勵精圖治,填補不知從何時起就千瘡百孔的江山。
他或許早就知道積重難這個詞,但卻不願意聽天由命,他想搏一搏,想爭一爭,想力挽狂瀾。
然大廈將傾,無力迴天。
大明朝氣數已盡,文官集團的肆無忌憚,鄉紳富賈的自私自利,硝煙四起的農民起義、接連不斷的各種天災,無一不在蠶食著王朝根基。
可笑的是,這些問題,連最聰明的那幾個皇帝都沒有解決,反倒是最後一股腦壓在了資質平庸,又沒經過專業培養的人身上。
大明豈有不亡之理?
德不配位的皇帝多了,只是他生錯了時代。
壓下種種雜亂的情緒,伏九朝恭恭敬敬行禮:“晚輩伏九朝見過思宗。”
“亡國之君罷了,人皇不必如此。”
“不。”伏九朝認真道:“在我心中,或者在很多人心中,您從來都不是亡國之君。”
聽到這話,崇禎渾濁滄桑的目光中忽然亮起了一絲光亮,甚至帶著顫音道:“真……的嗎?可是……”
伏九朝想很肯定地說是真的,卻又猶豫了。
或許每一個人在面對崇禎時都會猶豫吧。
固然他用生命彌補了一些錯,扞衛了大明朝最後的尊嚴,踐行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朝格言,固然大明朝的滅亡不該全怪罪於他。
但作為一個皇帝,無治國之謀,無知人之明,又何嘗不是一種罪呢?
見伏九朝久久不語,崇禎眼中的光彩漸漸淡去,繼而湧出了一絲霧氣。
“人皇不必勉強,朕都明白的……”
“思宗誤會了。”伏九朝忽然覺得崇禎很可憐,好似從來沒被人理解過,終生甚至死後都只能與孤獨相伴。
他看向那棵歪脖子樹道:“我知道您比誰都想讓大明永遠存續,您比誰都不願看到大明朝終結,所以您比誰都要努力,或許方式有些瑕疵,或許路子不盡完美,或許結局並不如人意,但畢竟您從沒有放棄過,沒有懈怠過。我想,這就夠了。”
“可是,大明朝終究是亡在了朕手裡。而且,後世很多人都覺得朕太蠢了,不配當一個皇帝。”
“站在上帝視角看歷史風雲,誰都可以是秦皇漢武,可又有幾人真正體會過獨自面對諸多牛鬼蛇神時的彷徨呢?在朝堂之上,您無法真正執掌乾坤,在很多個夜裡,您應該也無法安眠。那時候換誰來都無法保障一定能夠扭轉時局。大明亡於氣數,到您這不過是到了盡頭。後世自有後世的評價,不必介懷。”
崇禎聽得眸光微紅,多少年了,還是第一次有人跟他說這樣的話,閉上眼深吸一口氣道:“其實他們說的也對,朕終究是空有雄心壯志,而無雄才大略。你知道嗎?朕掛在煤山上時,過往的一幕幕都在眼前浮現。魏忠賢、東林黨……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