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駁(第1/4 頁)
姜珂眨了眨眼睛,視線在二人之間來回移動,總不能直接告訴這位老者我今日應聘成功,收到了秦始皇親自發的offer了吧?她眼睛滴溜溜地轉,思量片刻,有了主意。
她從草地上縱身躍起,拍了拍身上的塵土雜草,回道:“今日陽光溫暖,我又剛剛吃過肉殽,躺在此處,微風拂過,看柳麥青青,渚河悠悠,天然秀美,所以才不禁感嘆人生美好。”
老者臉上一片和悅之色,撫了撫自己的鬍鬚,態度可親道:“你才這般小的年紀,便已能從身邊的佳美景色聯想到人生之悟,真乃伶俐之才也。”
旁邊的青年本想告訴這位老者,自己比她更小的年紀時就已經開始學習黃老之術了,但想了想,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老者又道:“不過,小童,你要知道,其實讓你感受到幸福的,從來都不是草木微風這些外物,而是你那顆善於發現美的心。”
姜珂:!
她表面一副懵懂無知的模樣,心裡卻十分激動,從這老者的氣質談吐來看,絕對不是普通人,若是手中再拿上一把拂塵,和小說中所描寫仙風道骨的老神仙也沒什麼不同。
難道我又雙開到隱藏款了?
她心想,我不會遇到真的鬼谷子吧?
那接下來是什麼流程,我拜他為師,他收我為徒,然後和旁邊那個看起來好像是師兄的存在一起幹翻六國?
好像不太行,她從僅有的一點歷史知識中意識到戰國時期比丞相更危險的工作就是同門,孫臏龐涓,韓非李斯,鬥得一個比一個狠。
姜珂看向老者,表情認真,眼神澄澈道:“願聞先生指教。”
對於她這副虛心好學的態度,老者倒是有些驚訝。
正如姜珂所想,這老者並非尋常之人,當然,也沒到活了兩百多年的鬼谷子那麼誇張。
他名為荀況,人們都尊稱他為荀子,本是趙國邯鄲人,早年遊學於齊國時,受齊閔王之邀,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
祭酒者,為眾人選舉出年長且受尊敬的人,在祭祀之時舉酒以祭先賢與天地,因此,祭酒可以算是稷下學宮中諸子的學術領袖了。
後來有人向如今的齊王建進獻讒言,於是齊王罷免荀子祭酒一職,荀子失望離齊,本想直接去往楚國投奔春申君,可在路過趙國時,又一次地遲疑了。
若是可以選擇,他也想落葉歸根,回到邯鄲著書立說,授課講學。
數年前他曾回到邯鄲一次,並和當今趙王談論兵法戰略,可惜趙王實在不堪大用,只顧維護自己的利益,對外擴張,窮兵黷武,不顧民情,一點點導致國家內部壯年零落,民生凋敝。
諸子百家,百家學說雖然思想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這些初始之初皆是為了救世,創造出諸子心中的那個理想社會罷了。
正如荀子學說中的思想所示,人的頭腦一方面靠智性準則,另一方面被感情所驅使,所以即使理智告訴他當今趙王已無可救藥,可感情那一方面卻還存有僥倖,萬一經過長平之戰和秦困邯鄲後,趙王心性改變了呢?
就這樣,荀子帶著這份委決不下的遲疑心情又一次回到了趙國。
他對姜珂說道:“列星隨旋,日月遞照,萬物各得其和以生。世間萬物自然生長,各有規律,可人類卻可以運用智慧,利用他們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你看這片薺麥,這顆高柳,都是人們自己創造的,在這世界上,你那顆嚮往美好的心和天地之間的風景同樣重要。”
姜珂努力消化荀子的話,突然眼前一亮。
這,這這這……這不就是大學思修曾經學過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嗎!?
我們老祖宗早兩千多年前就給研究出來了!?
姜珂看荀子的眼神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