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部分(第4/4 頁)
弓藏,翻臉不認人。
洛陽和河陽的先後歸附,讓李璟南下形勢一片大好。尤其是河陽的歸附,讓李璟打破了洛陽外圍的四鎮包圍圈,直接繞過了河中的風凌關,昭義的壺關、天井關。洛陽的武牢關等要塞。從河陽直通洛陽。水陸兩條通道打通。洛陽徹底到手。甚至河陽的陷落,讓秦軍對於昭義鎮完成了三面包圍,對宣武鎮,則形成了四面包圍之勢。
七月十日,李璟進入洛陽城。
和進入太原一樣,進入洛陽的這一天,李璟也讓秦軍進行了一次威風凜凜的兵馬入城式。
一支支換上乾淨軍袍,鋥亮鎧甲的秦軍部隊。不論騎兵還是步兵,都騎著涮的乾乾淨淨,毛色油亮,且都是各隊毛色一致的高頭大馬,雄糾糾氣昂昂的入城。
洛陽,大唐的東都,數朝國都,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十三朝國都,甚至還有王世充的鄭國等許多梟雄的割據朝廷曾立都於此。
十三朝帝都洛陽位於洛水之北,因水之北謂陽。故名洛陽,又稱洛邑、神都。境內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嶽,北依王屋太行,又據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就有八關都邑,八面環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得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號為中原中心。
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
洛陽是整個中土王朝建都最多之地,先後曾有一百多個帝王在此指點江山,這裡被稱之為千年帝都,尤其是漢洛陽與隋唐洛陽,更是規模寵大。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洛陽,立於河洛之間,居於天下之中。
如今,這座偉大繁華的都城,徹底向李璟敞開了大門。
隋朝統一南北,楊廣大力經營洛陽,營造洛陽城。李唐建立之後,尤其是武則天執政之時,更是大力擴建東都,改洛陽為神都。即位之後,更定為武周的國都,唐明皇,更是長期居於洛陽。唐朝二百餘年天下,二十餘位天子中,其中有一半的皇帝經常在洛陽,加起來的時間達到一百餘年。
同樣的,安史之亂後,唐朝衰弱,長安都被攻破數次,洛陽雖然也先後陷入安史亂軍以及黃巢的手中,但論起來,洛陽遭受的破壞卻比長安好的多。不管是天寶之亂還是黃巢之亂中,洛陽城都沒發生過太大的戰事,尤其是在不久前結束的黃巢之亂中,黃巢是兵不血刃的拿下洛陽,後來朝廷收復洛陽,一樣是兵不血刃。亂兵劫掠,也不如長安那般的厲害。
當李璟騎馬進入洛陽城時,他發現這座千年帝都真的保留的很好,雖然歷經戰亂,這座中原之城人口銳減,早不復當年的百萬之家。可也遠超一般的藩鎮城池,洛陽城,此時都依然保持著近四十萬人口。
尤其是聽說河陽鎮歸附了秦藩,秦軍終於大軍到達洛陽之後,附近的州縣,還有許多逃難於山野中躲避戰亂的百姓,也紛紛拖家帶小的趕到洛陽城來。在盛大的入城儀式之後,李璟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張榜安民。
一面張貼告示,宣揚秦軍的命令制度法令,一面派人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一面接管洛陽城及附近的防禦,又迅速的把帶來的大批從燕京河北山東等地抽調來的官吏們安排到洛陽各衙,讓他們接管洛陽城,至於原來的官吏,暫時留用,協助新任官吏,幫助他們產迅速理清刑獄,安撫百姓。
總之。秦軍到來的第一天,數管並下,立即讓所有的洛陽軍民都感受到了一股新風氣,一股讓大家都高興欣喜的新風氣。糧船一船船的從黃河進入洛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