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第1/2 頁)
蔣經國雖然在口頭上否認&ldo;傳位於子&rdo;的說法,但實際情況卻使人很難相信他的說法。蔣經國膝下三子一女,此外還有庶出章氏兄弟二人。蔣經國為延續蔣家香火,曾放開手腳讓蔣家第三代抓權。只是由於&ldo;江南命案&rdo;的突發,才徹底打亂了蔣經國的傳位部署。
江南是蔣經國的老部下,因寫《蔣經國傳》揭蔣家隱私被臺灣情治部門暗殺於美國住所。此案涉及蔣孝武,引起社會輿論關注,在江南命案衝擊下,蔣經國明確表態說:&ldo;臺灣下屆&l;總統&r;的選舉經由憲法選舉產生&rdo;,他的家人&ldo;不能也不會競選下任&l;總統&rdo;&r;。在傳子部署受阻後,蔣經國開始安排集體接班。他將追隨他多年的愛將李煥納入中常會,後接管中央黨部。同時任命其弟蔣緯國為&ldo;國安會&rdo;秘書長,掌握了軍特實權。至此,一個&ldo;一蔣二李&rdo;(蔣經國、李煥、李登輝)為首的集體接班的班底已基本形成。
江南命案的餘波尚未消失,整個臺島又遭到十信弊案引發的金融風暴的衝擊,廣大民眾怨聲載道。蔣經國為了維護國民黨利益及統治。深刻反省在政治上的做法,認為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1986年3月底,蔣經國主持召開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會議根據蔣經國在開幕式上的講話基調透過了《承先啟後,開拓國家光明前途》案。該案提出了&ldo;要以黨的革新結合行動的革新,帶動全面的革新&rdo;。三中全會後,蔣經國在多種場合大談&ldo;政治革新&rdo;,他說:&ldo;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rdo;,國民黨必須革新才能與時代潮流結會。同時,他還把調整和改善同黨外勢力的關係作為改革的重點,說國民黨應多交朋友,多聽取各方意見,尊重法治,共同為啟導社會樣和、開拓&ldo;國家&rdo;光明前途而努力。
為了推動政治革新的開展,蔣經國首先從組織上做了安排。他提拔李煥、吳伯雄、施啟揚、陳履安4個進入國民黨中常會,使決策機構年輕化。蔣經國還從31名中常委中選出12人,以嚴家為召集人,專門研究政治革新問題。他反覆叮嚀:&ldo;全會交下來的案子很多,但要選擇最主要的事做,而要快做,不要拖。&rdo;在他的不斷督促下,常委研究確定政治革新要項為: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充實中央&ldo;民意機構&rdo;、地方自治法治化、黨務革新與調整大陸政策。開放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
蔣經國上述舉動被稱為&ldo;向歷史交待&rdo;。蔣何以在其晚年大刀闊斧地進行政治革新呢?探究蔣經國晚年的心路歷程,是以下幾因導致他非如此做而別無選擇。臺灣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民眾參政意識普遍增強,是他晚年&ldo;向歷史交待&rdo;的社會經濟原因;國民黨統治的種種弊端與惡性事件的接連發生,是他晚年革新的內在因素;黨外勢力的迅速崛起,給國民黨在臺統治以極大的威脅,是他晚年舉措的外部因素;大陸對臺政策的調整與改革、開放路線的實施給國民黨當局以巨大壓力,是他變被動為主動的另一外部原因;周邊國家與地區的不斷維新與美國對華政策的改變,蔣經國在臺倡導維新的國際原因;謀求身後政權穩定,改善蔣氏父子在臺灣公眾中的形象是蔣經國&ldo;向歷史交待&rdo;的主觀原因。
在臺灣政壇沉寂多年的蔣緯國,於1986年6月被蔣經國任命為&ldo;國家安全會議&rdo;秘書長。這是由於何種目的?同臺灣的&ldo;接班&rdo;問題聯絡起來看,這個問題就清楚了。
臺灣&ldo;接班&rdo;問題,一直給以密雲不雨的感覺。蔣經國在 1985年12月25日繼答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