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變化(中)(第3/4 頁)
泃死人的過期臘肉刨絲後和菜幫子一起煮成湯食。
倒是大多數人都不吃的水產河鮮之類,在練習水性和洗澡為由的附帶產出治下,在日常供應上相對要充足的多,在簡單的碳烤和水煮、白灼之後,勉強可以作為蛋白質和鈣等礦物質的補充來源。
儘管是如此簡陋和寒酸的草就三餐,卻是足以讓大多數義軍士卒羨慕到眼紅和各種流口水了。
畢竟,按照周淮安短期內所掌握的家底情況,這怒風營的整體水平打死了也就是這個程度和上限了;作為農民軍他們之前過的要艱苦的多;一天只吃兩餐乃至是隻有一餐,甚至隔三差五的餓肚子或是哨糧補給不濟而啃樹皮挖草根的例子,也是記憶裡家常便飯的事情;
現在還是得益於義軍大部剛打下這繁華富庶著稱的廣州城,而僅僅是在這郊野也足以讓怒風營,所獲各種物用甚多的相對充裕時期。所以不管是那些新老義軍,還是本地窮苦當中招募的初卒,對於目前的現狀還是普遍比較滿意和珍惜的。
所以,當周淮安在廚藝上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能夠將原本粗劣不堪難以下口的飲食,變成「珍饈美味」的傳聞,透過火廚裡打下手的雜役洩露出去之後;他原本和老馮頭數人在內營治的私下小灶,就多了好些個前來窺探,進而拿著一份手信過來要求蹭食的中層頭領們。
作為蹭食群體不斷擴大和一些諸如「竹節飯」「茶粥」「石子饃」「烙板食」等簡易食譜擴散開來的代價,就是他管理下的柴禾薪炭的消耗量劇增,還有就是營中各種鐵器製品相繼報失和損壞掉的頻頻記錄;
以至於一次夜裡跑出來的人太多,而驚動了巡營的旅帥鄧存,以為發生了什麼不得了的大事件,而吹號告警鬧得雞飛狗跳的差點炸營起來;然後才在天明後有急忙趕回來的王蟠哭笑不得之下弄清楚了,能夠讓營中這些中層頭領們在夜裡不惜浪費火燭偷偷摸摸的聚集起來,居然只是為了參加副管「和尚」在火廚裡開小灶的集體夜宵加餐而已。
因此,好些人因為違反營規而受到了訓誡和懲罰,就連周淮安也沒有例外;不過作為他的懲罰和補救措施,就是得負責重新建立起專供夜間值守的將士和中層以上頭目們,提供熱食湯水和其他補充的長效夜灶制度。
然後,他乘機收集了營中散落的鐵製品,而在新招募來的鐵匠幫助下,用一點點的手敲和打磨拋平,最終打造出了好幾套鑄鐵的大型鍋具,以滿足一次最少數十人份的大批次煎炒蒸煮的加工需要。
這樣他總算可以藉機公器私用的,時不時吃上缺油少鹽的炒菜和一些初級的煎烙製品,乃至私下進行烹煮煲燉的深層次食材加工了。
然後,為瞭解決新出現的燃料消耗驟增的問題,除了多讓人就近上山多砍伐柴草之外,他也開始嘗試著讓手下的泥瓦匠和制磚工進行堆窯,而燒出更加輕便耐久的柴碳來。又用竹骨框架和黃泥重新設計了大筒式鼓風爐灶,以充分的利用熱值和火力;。。。於是,他第一次有了可以用來泡澡的熱水,而不是用冷水沖在用熱水擦拭,結果差不多在大鍋水面上搓出了厚厚一層泥垢。
為了方便將砍伐下來的柴禾運回,又在大路邊上開出了一條通往山裡簡易小路,改造了手推車的結構而能夠山路上負載和推走更多柴火,進而又建造了柴棚和轉運堆場;乃至指導營中會打鐵的人,對現有的刀斧工具進行更進一步的細節改良和強化。
然後在批次燒木炭的時候,又順便燒出了少量的石灰和泥磚;為了收集更多的鐵料和打造新的工具,開始逐批派出人手到附近的鄉裡去「籌備」和採買。。。。可以說原本怒風營已經有些停滯的發展和固化的氛圍,也因此再次變得活躍和熱鬧繁忙起來了。
而在這一系列被動或是主動引導的變化當中,他手下人等的技藝和分工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