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第1/2 頁)
&ldo;好!果然不出朕的所料!左右,把這廝拉出去,腰斬!&rdo;
什麼?!告密者完全懵了,還沒等緩過勁來,已經被幾個彪形大漢強行拖了出去。
此時,身處京城之內的房玄齡,心裡也不平靜:皇上前腳走,後腳就有人前來告密,還說告的就是我。所以我只能派車把他連同奏章一併送往行宮,由皇上親自定奪。哎,皇上應該不會懷疑我,可是發火估計是免不了了。
果不其然,皇帝的使者很快便到。他奉旨宣詔,斥責老房太不自信,白白給自己添麻煩。詔書最後明確授權:再有類似的事情,可便宜行事,先斬後奏,該抓的抓,該殺的殺,不必匯報!
皇上聖明啊!‐‐相信這是老房當時的第一感覺。
很快,老房就深切感受到,自己與李世民的差距。不在於到底誰更有才,而是誰更適合做領導,誰更會看人。
同年十二月,京城副留守李大亮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五十九歲。他臨終前留下的最後一份奏章中懇求道,希望李世民能夠停止這場戰爭,撤回軍隊。
雖然對李大亮&ldo;最後一奏&rdo;的內容並不十分認可,但李世民還是被他這種死且不敢忘憂國的信念所打動。感動之餘,他順便問起了李大亮死後的家庭情況。
這一問就更感動了:李大亮多年位居高官,死後卻只留下了五斛米和三十匹布。還有就是他收養的幾十位孤兒!
多好的人,多好的臣啊!
只是,雖然你希望朕能夠停止討伐,返回長安。但須知此次作戰不比往常,只待成功,便可將遼東重新收回中華版圖。到時,想必你的在天之靈也可以寬慰了。
按照早就存在於腦海之中的構想,李世民第一次實施了海、陸軍聯合作戰行動: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四萬士兵和五百艘戰艦,從山東萊州出發,橫渡黃海,直撲平壤;太子詹事李世眅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領步騎兵六萬及蠻夷部落軍向遼東城進發。
雖然已經任命了兩位大總管,抵達洛陽後的李世民仍然感覺高階將領的後備力量不足,需要進一步挖掘,言談之中也時常流露出這個意思。於是,經口舌相傳,?州刺史程名振進入了他的視線。
這位老程同志可並非是無名之輩。早在隋末唐初天下大亂的時候他就曾經在竇建德手下做過事,後來又主動投奔了老李家,被李淵任命為永寧令。
很快,他便為新主公立下功勞:率部夜襲鄴縣,俘獲男女百姓一千餘人。
當時正逢亂世,大部分武將只熱衷於打仗和殺人,成為俘虜的百姓在他們眼中猶如螻蟻,生死根本無人關注。於是,程名振便做了一件幾乎讓當時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的事情:他將俘虜中所有尚處在哺乳期的婦女一一挑選了出來,一共90餘位,悉數釋放回了家。
這事在當時可謂是轟動一時,結果是:程名振成了&ldo;仁義&rdo;和&ldo;愛民如子&rdo;的代言人;鄴縣的老百姓個個對他感激涕零,據說還有人專門到廟裡為他燒香祈福。同時,程名振也被看做是一個有想法、有深度的人才,得到了業內各方面的肯定。
然而,一千三百多年後,柏揚老先生在評論這件事的時候,卻是狠狠地借題發揮了一把。他指責國人的麻木:程名振是什麼人?對於遭到襲擊並被擄掠的鄴縣百姓來說,他的部隊就是一夥強盜,程名振便是那強盜頭子。雖然那九十多名婦女最終回到了家中,可是剩下的人卻大都不知所終。程名振雖放了九十多個人,卻還抓走了一千餘。誠所謂,大惡在先,小恩在後,總的來說還是個惡棍!老百姓們想不到這些,卻去為禍害他們的強盜頭子祈福,豈非不明事理?
我以為,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