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頁(第1/2 頁)
能性&rdo;。
東條將軍受命為首相的訊息在華盛頓引起極大的不安,人們設想,作為
一個軍國主義者,他的內閣必然是親德的和好戰的。格魯大使報告說,東京
打算繼續談判,東條十月十九日又發表了表示和解的講話,提出願意&ldo;與友
好國家促進親善關係&rdo;,在這之後,危機開始緩解了。於是隨著為又一輪外
交角逐作準備之際,英美兩國都加緊努力趕派搔軍到遠東。
不完善的威脅
經過十月二十日戰時內閣會議的激烈爭論,邱吉爾終於說服了海軍部放
棄它較為正確的判斷,命令&ldo;威爾斯親王號&rdo;在一艘新的航空母規的伴隨下
駛入印度洋,這支艦隊將在那裡與前往新加坡的戰鬥巡洋艦&ldo;反擊號&rdo;會合。
第二天,史汀生以極其熱情的辭句向總統匯報了陸軍的轟炸機例&iddot;劃,他稱
之為&ldo;具有極端重要性的戰略機會。我們過去二十年間的全部戰略可能
性(原文如此)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本來無力影響這個地區發生的事,
現在突然發現自己有身懷巨大實力的可能性。確實,我們幾乎還未曾認識到
我們的機會。&rdo;他那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備忘錄指出,正在試探的一個可能性
是取得蘇聯的合作,可以利用海參威作為&ldo;顯示美國影響和力量的北方鉗形
運動的基地&rdo;,可以再從這裡把b-17 轟炸機送往遠東,還可以轟炸日本。&ldo;以
此開啟對西太平洋的控制,就決不會不形成巨大的力量,成為對日本的警告
又使俄國感到有信心。&rdo;史汀生預計,單是轟炸的威脅&ldo;就很可能使日本脫
離軸心國家&rdo;。
陸軍部計劃局十一月三日勸告史汀生,&ldo;在遠東的主要目標是使日本不
參戰&rdo;。有更多的時間增兵菲律賓,使威懾戰略升級為進攻力量是十分必要
的。但是陸軍部長已經知道,麥克阿瑟要到四月份才能招募和訓練出他所需
要的不下十萬名菲律賓人(另外還有一萬七千陸軍部隊在等待船隻送他們去
會合已經在菲律賓的一萬八千美國士兵)。截至那時為止,呂宋各機場上只
有九架那種大吹大擂的重型轟炸機,另外的二十六架要到十一月份才能送
去。但是即使已經計劃使b-17 飛機的生產到一九四二年二月從每月十二架增
加到四十架,史汀生自己的筆記透露,他很贊同這樣的說法,即使只是建立
一支只有一百二十八架飛行堡壘這樣的小股力量,也要等到四月份。他向羅
斯福保證:&ldo;可是即使是這種並不完善的威脅,如果不必立即去與日本作戰,
也足以制止日本向南進軍,保證新加坡的安全,還能得到這種行動的一切徹
底改革的後果。&rdo;
日本人重開外交談判(帝國統帥部規定了期限,要在幾周之內取得進
展),美國政府卻決心個妥協,而是儘量拖延會談的時間。十月六日,史汀
生抱著盲目的樂觀心情告知國務卿:&ldo;我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鞏固我們的陣
地。&rdo;但是由於增兵菲律賓計劃的要求又擴大了,陸軍部準備同意麥克阿瑟
到一九四二年四月再完成部署。
所以,看來華盛頓和東京的外交行動時間表是怎麼也無法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