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4 頁)
裡還見小燕子的人影,早就趁著剛才忙納親的時候溜之大吉了。這一折騰,時間也不早了,將近傍晚,日已西沉,眾人都拱手散去。弘晝仍然不解氣,說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來人呀,備轎,進宮。
納親不識時務,說了不該說的話,身在職場,有時候就是這麼叫人無語。
或許有人會以為讓納親扮死人過於荒誕,歷史上還真有這麼個人在活著的時候,便給自己辦了一場喪事,這人不是別人,也是乾隆的親弟弟,雍正六子果親王弘瞻,在以後的章節中裡也會出來露一下臉的。
話說和弘晝讓人備轎,這是要進宮去面見乾隆,有人會疑惑,弘晝家財萬貫,還心疼這點小錢,其實的確如乾隆所言,弘晝這是心裡憋著一口氣,行為荒唐不過是個表象,弘晝比哥哥弘曆晚出生幾個時辰,兩人小的時候,同衣同食,同起同臥,所受的教育與薰陶幾乎一致,在雍正密詔未公開前,為了不使未來的儲君因事先知曉其中的機密而有恃無恐,以至於胡作妄為,同時也為了避免朝中大臣預先知道儲君的人選而結黨營私,故弘晝一直以來便是雍正用來迷惑他人的道具,這也是雍正吸取康熙立太子一事的教訓,雍正多次在公開場合讓人以為弘晝也是王位的繼承人選,康熙帝有25個兒子,奪嫡之激烈,乃意料之中,雍正帝一共十個兒子,活到成年只有四個,傳位之前,三阿哥弘時已死,六阿哥弘瞻年幼,剩下的只有弘晝和弘曆兄弟兩個,繼大位者,非弘晝即弘曆,非弘曆即弘晝,然而最終傳位於弘曆,弘晝的心情可想而知。可大局已定,難以更改,只是這口氣一直憋著,故弘晝時不時跟這個哥哥鬥鬥氣,鬧鬧情緒。這次因小燕子後院失火,弘晝便藉機找上門來了。
話說御書房,幾個大臣跪在地上,其中一人奏道:啟奏皇上,阿里和卓連上三道奏章,懇請准許他進京面聖。
這阿里和卓便是香妃的父親,香妃進京便是由他一路護送而來的,乾隆諭示道:朕不是告訴他去年已經來過,今年就不必來了,他們回疆距此萬里迢迢,一路舟車勞頓,他也有些年歲了,有這份心意就行,傳朕旨意,不必進京。
那大臣又奏道:兆惠將軍派人傳回密報,回疆近來有流言傳出,說香妃娘娘已被太后。。。。。。。,話說到一半,支支吾吾不往下說了,乾隆問道:怎麼不往下說了。那大臣道:臣不敢說。乾隆道:說吧,赦你無罪。那大臣便道:都說香妃娘娘已被太后賜死。乾隆聽罷,沉吟片刻,說道:自平定準葛爾,放回大小和卓之後,便一直有人要自立為王,這次香妃走失,這些人正好拿此事大做文章了,傳朕諭示,令各州各府沿途留意香妃行蹤,一旦發現蜘絲馬跡,立馬上奏,有怠慢或隱瞞不報者,嚴懲不貸,另多派些人出去尋訪,限期一月之內找到香妃,否則,你們提頭來見。眾大臣領旨退下,分頭而去,不提。
順便說一下大小和卓之亂的真實歷史,大小和卓的祖先據稱是先知穆罕默德女兒的後裔?,大小和卓之亂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領霍集佔兄弟發動的叛亂。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定準噶爾,準噶爾汗國是蒙古人建立的佛教國家,統治中心在天山北麓;大、小和卓是回部首領,維吾爾人,勢力主要是在天山南麓。準噶爾汗國最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