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4/4 頁)
通氣,倒也是難得的享受。
今日是臘月十三,五嶽會盟結束已然三天了,離得稍遠些的南嶽衡山派、北嶽恆山派昨天就告辭離去,東嶽泰山派今早也已出發回山了。只剩西嶽華山派卻不過左冷禪的殷切挽留,答應多留兩日。
嶽不群心裡清楚,左冷禪此舉別有深意,但他不主動開口,嶽不群也就決然不提,只是客隨主便,欣然陪他飲宴、下棋。
太平盛世時節,文人士紳自詡風雅,總是鄙視習武之人粗魯,只會打打殺殺,不知聖賢書,不通琴棋書畫四藝。實則不然,平常文人所能接觸到的習武之人,基本上是些鏢師、護院、護衛、青皮打手,乃至兵士、賊寇,都是江湖武林的最底層,大多過著刀頭舔血、朝不保夕的日子,身份卑微而目光短淺,自然不識風雅,不通詩書,甚至很多都是徹徹底底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但似少林、武當、五嶽劍派這些名門大派的弟子卻並非如此,作為武林上層組織精心培養的下一代,雖然不見得精通詩詞文章,但至少接受過系統的文化教育,更有許多少林和尚參修佛理,講究禪武合一之精義,武當、華山弟子兼修道經,追求天人合一之道境,他們對宗教道統的佛經、道經等典籍之精熟往往更勝博學多才的文人士子,心境高深,絕非粗魯二字所能籠統概括。至於琴棋書畫四藝,各大派的弟子也多有熱衷鑽研乃至痴迷其中者,不提劉正風、曲洋笑傲二人組這等宗師級別的琴簫音律達人,就算稍遜一籌的莫大及梅莊的江南四友在琴棋書畫上的造詣亦是世間少有,更何況,在嶽不群印象中,他師傅寧清羽、師叔風清揚、少林方正大師、武當沖虛道長等人都精通琴棋書畫四藝中的一兩藝,並且造詣頗深。
嶽不群受師門風俗影響,於琴棋書畫四藝皆有修習,特別在棋、書二藝上下過苦功,雖然未見得有多高明,但也絕非泛泛之輩。此時與左冷禪對弈至全神貫注之時,自然而然便施展出生平所學,棋路既有華山嫡傳的攻殺犀利、變化飄渺,又有學自趙先生的高瞻遠矚、算計精微,還有與沈有容對弈時偷師的狠辣果決、兵不厭詐,已是隱隱然合三為一,以虛實變換、正奇相合之道為綱領,漸漸自成風格。
左冷禪的棋風一如其人,雄渾攻殺中透著詭詐,棋路看似橫衝直撞,大開大合,逼人決戰,卻又往往於不經意間落下隱蔽的後著,令對手不知不覺便陷入困境。若非嶽不群弈棋經驗豐富,心神算力強大,恐怕早就一敗塗地了。
一局棋時緩時疾,走走頓頓,竟然下到正午時分才結束,卻是嶽不群稍勝一子。
輸了一局,左冷禪也不以為意,只是笑著道:“原本只道嶽兄劍術精湛,今日一奕才知嶽兄之棋藝更勝劍術,堪稱一絕啊!”
嶽不群謙笑道:“左兄謬讚了,嶽某隻是平日與封師兄多有對弈,略有心得而已。左兄若非受門中俗務相擾,劍術、棋藝定然都遠勝嶽某!”
左冷禪搖頭失笑,不以為然,沉吟道:“坐了一上午,左某靜極思動,倒想活動一番拳掌,嶽兄可有意賜教一二?”雖然有意將嶽不群拖在嵩山三兩日,但左冷禪也不想終日飲酒對弈浪費時間,思及嶽不群如此武功,實屬罕有的上好陪練對手,何不多多與其交手,驗證自身武學?
嶽不群眼中精光一閃,欣然道:“賜教不敢當,願與左兄切磋共勉耳!”雖然不知左冷禪留下他的深意,但他自忖武功不弱,絕非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便怡然無懼,而且似左冷禪這般高手天下少有,有盡情切磋、印證武功的機會,嶽不群自然不會錯過。
二人相視一笑,隨即各施輕功,齊齊衝出閣樓欄杆,躍至空中便開始拳掌交加,砰砰砰……碰撞聲不絕於耳,落地時竟已過了三招有餘!
二人一分即合,再次交戰在一起。左冷禪的拳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