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老師,你怎麼來了(第1/2 頁)
李之藻千恩萬謝告辭而去。
呂章在忙前忙後收拾著什麼,不過總是有點心不在焉的樣子。
“呂先生,怎麼感覺你好像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是怎麼了?”張曉問道。
“沒想到李秀才這麼年輕,又有如此見識,日後要是過了鄉試乃至會試,那就真的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了。”呂章有些羨慕地說道。
“呂先生這是準備再去試試考功名了?你要是去考的話,我這邊全力支援,等忙完這一陣你能上手了,你也可以舉薦或者幾個人分擔工作,閒時你就在這裡備考也不是不行。”張曉問道。
“多謝東家。”呂章拜謝道。
……
寧遠伯府內。李如松結束了一天的公務,回到了家中。見到了自己的父親和一位老頭子說話,只是走近一看,這個老頭子有些似曾相識。
“如松,許久不見了。”老頭子向李如松打招呼道。
“啊?老師,是你?”李如松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有些不敢相信。
“怎麼了,過了這麼些年,如松也認不出來我這個老頭子了嗎。也是,現在照照鏡子,我也不認得自己了。”老頭子感慨道。
“如松,還不見過伱的徐師父。”李成梁說道。
“徐師父,多年未見,您近來可好?”李如松問道。這時候他如何還能認不出來,這位已經白髮蒼蒼的老人,就是自己的老師,徐渭徐文長。
“風燭殘年,聊以度日罷了。本來老夫想著就在家鄉渡過殘生罷了,聽說倭人又蠢蠢欲動,朝廷有俊才預言徵倭戰事,老夫實在是心癢,當然也是來見見你和如柏了。”徐渭說道。
“師父您說的朝廷俊才可是翰林院的張侍讀?”李如松問道。
“就是這位後生。老夫自誇才學過人,也未見此等後生。老夫前些年遊歷北疆,所見所聞甚多,眼下民生疾苦,邊疆不安,老夫也想看看這位俊才有什麼主張。他既然連萬里之外的西夷諸國都如此熟悉,沒理由不熟悉大明的北疆之事。”徐渭說道。
“老師是要在寧遠伯府借住嗎?多年不見,學生也有好多話要跟老師您說。我和張侍讀還是有些交情的,到時候學生跟著您一起去張侍讀家中拜訪。”李如松說道。
“怎麼能叫借住,徐老夫子,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來這裡就是自己家裡一樣。當年李某可是誠心聘你為幕僚的,你說還要去其他地方看看,李某也不好強留你。如今你我也賦閒在家了,每日聊天飲茶多好,朝廷大事有後生忙著。”李成梁說道。
“不怕李總爺笑話,我徐渭漂泊了一輩子,一事無成,不過心裡還是放不下這天下的事情。”徐渭說道。
“你們這些士子說話就是費勁,李某又不是說不讓你去看張侍讀,你去見完回來了,你我再閒聊嘛。如松,你好好陪陪你的老師吧。”李成梁說完就先離開主廳了。
“如松,你現居何職?”徐渭問道。
“學生現居中軍都督府僉事。”李如松回答說。
“身居中樞也還不錯。如松你切莫著急,如今邊疆多事,你很快就要有外放立功的機會了。要是真的開始援朝,先鋒總兵官你當之無愧。”徐渭說道。
“學生也想著當這個總兵官,但是如今也不知道朝廷心意如何。”李如松說道。
“如松,你是我徐某人的學生,老師這一輩子雖說過的不怎麼樣,不過老夫看人的眼光還是沒問題的,你一定可以建立勳功,留威名於後世。這個先鋒總兵官,你當仁不讓。”徐渭說道。
“多謝老師吉言。”李如松說道。
“不過如松,聽說你之前擔任宣府總兵時跟巡撫起了衝突,然後遭彈劾說你跋扈,被免冠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徐渭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