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入宮奏對(第1/2 頁)
第115章 入宮奏對
“張侍讀怕也覺得老夫為禍遼東了吧。”李成梁說道。
“不敢不敢,寧遠伯出鎮遼東二十年,大明關內的安寧也賴寧遠伯護衛。只是如今形勢發生了變化,再想單單靠搗巢壓制蒙古和女真各部,在遼東這邊就有點難行得通了。”張曉說道。
“老夫玩的花樣多了,這些蠻夷也學精了,現在再玩市圈記,那些蒙古頭領還有女真頭領怕也是不會上當了,以後就要結結實實練兵對陣了。只是張侍讀,你說的開發東北,可是沒那麼容易,單說移民這一條,路上耗費的糧草就要太多了。就算關內百姓要移民遼東,去哪裡找開墾的土地也是問題,開墾土地的時候會不會跟蒙古人、女真人起更大沖突也是問題。”
“確實不容易,設省之事如今只是一個構想。遼地現狀如何,我也只是道聽途說,也要親自看看才好下結論。”
徐渭拿出了一冊書遞給了張曉。
“徐老夫子,這是?”
“老朽此前遊歷北境多年,在遼地也待的最久,對於北境的軍政民政也有一些見解,都記在這本書上了,張侍讀可以作為一個參考。雖然時過境遷,不過裡面總還有沒有過時的東西,張侍讀你就挑著看了。”
“多謝徐老夫子。”張曉鄭重收下了。
“我的幾個兒子都是在我的護庇下起來的,要是張侍讀去了朝鮮,他們幾位若是因為打了勝仗飛揚跋扈,幹了啥事,還請張侍讀給個薄面。”李成梁說道。
“子茂將軍如今可是我大明的驕傲,縱然有些小過失,那也是瑕不掩瑜。是非曲直如何,張某一定會仔細查勘,如實奏報,請寧遠伯放心。”
李成梁和徐渭走了,張曉家裡又多了幾幅字畫還有一把製作相當精良的火銃。
寧遠伯的訊息確實很準,第二日,朝廷就派人到張曉家中宣佈了任命。
聽了將自己被任命為朝鮮使臣的聖旨,張曉就恭敬地把聖旨接了過來。
“恭喜張侍讀,這次出使朝鮮,可是非同一般。”宣旨之人正是張曉的老熟人,高淮高公公。
“高公公,這是一些小禮,還請公公笑納。”
“不敢不敢,張侍讀要遠行朝鮮,立了大功回來,那可是前途無量了。陛下還有口諭,張侍讀你這次出使朝鮮,對於朝鮮、倭國乃至於遼東有何方略見解,都可以記下來,過幾日陛下就會召見,聽聽伱的見解。張侍讀你可要好好準備,陛下眼下對朝鮮還有遼東可是關切的很。”
“多謝高公公提醒。張某一定準備妥當。”
高公公還是沒有收禮,就這麼走了,讓張曉有點懷疑這位是不是歷史上那個為禍遼東,遼東軍民都恨不得將其殺死的大禍害高淮了,還是隻是同名同姓的同事而已。
“東家,前幾日我和振之整理的有關朝鮮、倭國的資料,一會兒呈給您。遼東方面的資料之前也有收集,再補充一些資料以後呈給您。”呂章說道。
“辛苦兩位了。這次出使朝鮮,文華你辛苦一趟,跟著我吧。立了功勞,我再想辦法給你請功。”張曉說道。
“張侍讀,那我這邊,您有何吩咐?”李之藻問道。
“前些日子我已經跟國子監這邊打了招呼,你去當監生就好。當了監生,日後科舉也更順利一些。”
“多謝張侍讀。”
“你去唸書,書房這些書你儘可以拿去。家裡的話,我讓兩位老僕打點就好。還有什麼其他事情的,那也只能等我回來再說了。”
到了入宮面聖的時間,張曉心中雖然已經走了許多次過場,但是內心還是頗為緊張。畢竟,這一次真的是要站在大的歷史舞臺上發揮了,自己到底是胸有成竹還是紙上談兵,就要看自己這次出使的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