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造訪菜戶營(第1/2 頁)
第112章 造訪菜戶營
“這位商人姓甚名誰,若是這紅薯真有如此大的作用,他倒是功勞不小。”皇帝說道。
“此人姓陳名術,字昌文,乃是海商。微臣乃是在外時無意遇到他的,沒想到他家裡居然還種著紅薯這等東西。臣就上門看了一眼,確認了真的是紅薯,就趕來稟報了。”
“此人朕會賞賜的。之前你說的玉米等物,朕也讓上林苑監嘉蔬署下面的菜戶營盤點到底種了多少。這個陳術在家裡種的紅薯可算多?”皇帝問道。
“陳術的院子不算大,所以種的也不算多。不過他已經是留了種子。紅薯很好種,一顆紅薯可以切成好些塊,發芽以後種上去,也可以用紅薯的藤蔓種植。”張曉說道。
“那你告訴朕他的院子所在吧,按你所說,他手上的紅薯,那就是事關民生大計了。”皇帝說道。
張曉告訴了地址,皇帝點了點頭,陳矩立馬叫來了一位小太監吩咐了幾句,小太監匆匆離去。
“陛下,這菜戶營就是種菜蔬供應宮裡的嗎?微臣想親自去看看。”張曉問道。
“這菜戶營就在廣安門外,張曉伱要是想去的話,朕讓陳矩陪你去吧。”皇帝說道。
“多謝陛下隆恩。”
張曉這次出宮沒有回家,宮裡的馬車直接載著張曉往北京城外走去。
馬車慢悠悠地走著,張曉坐在裡面與旁邊坐著的陳矩閒聊。
“這次真的是有勞陳公公了,其實張某就是想去看看那幾樣作物是不是真的是我所說的玉米馬鈴薯辣椒,也看看這些作物種的怎麼樣,長得好不好。”
“這幾樣東西,果然有張侍讀所說的諸多好處?特別是那個玉米、紅薯、馬鈴薯果真如此高產?要是真的如此,那就不知道可以多養活多少百姓。”
“產量到底多高,我也不敢妄下定論,這次去菜戶營也是要眼見為實。作物產量如何,跟一個地方的天氣、降水、土壤都有關係,跟種子的關係也很大,要育出好的種子,才能種的產量更高。除此以外,還有施肥、除草、鬆土這些工序,對產量也有影響。”
“沒想到張侍讀不僅書寫得好,對這稼穡之事也頗有研究啊。”
“我這就是東學一些,西學一些,稼穡之事,我是肯定沒有菜戶營的老農們精通。”
車駕出了廣安門沒多久,菜戶營就準備到了。到了地方下車,上林苑監的一大批官吏早已在等待上官的到來了。
“諸位,今日本官只是來看看作物種植的如何,各位不必如此多禮。諸位可否帶路?”張曉說道。
一群人浩浩蕩蕩往前走去。上林苑監的左監正一邊跟張曉彙報相關情況,。
“張侍讀,我們上林苑監在永樂年間有十個署,如今就只有四個署了。分別是蕃育、嘉蔬、良牧、林衡四署。蕃育署主要養的六禽,嘉蔬署就是種些蔬菜瓜果,良牧就是養的六畜,林衡署養的就是果樹花木。四署所產,都是供應到宮裡。”左監正說道。
“其他三署有機會我再多瞭解了,這嘉蔬署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規模?大致都種一些什麼?”
“嘉蔬署主要佔的地就是菜戶營這裡,有近千種菜之戶,佔地一百多頃,每年給宮裡供應幾十萬斤的蔬菜瓜果。這裡頭種的蔬菜瓜果,既有常見的瓜果,如果外邦進貢的品種,也會在此地栽種。”
“哦,那玉米、馬鈴薯、還有辣椒種的地方,不用走很遠吧。”
“沒有很遠,再有幾步路就到了。張侍讀您看前面,種的就是您所說的馬鈴薯。老吳頭,這是翰林院的張侍讀,還不快來拜見。張侍讀,這老吳頭就管著這馬鈴薯的種植,您有什麼想問的問他就好。”
“小民叩見張大老爺。”
“老人家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