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張曉的奇思妙想(第1/2 頁)
“張曉,你可知道,你的上疏,朝廷可是很多人不贊同的。他們倒不是說倭人不會入寇,畢竟倭寇禍害我大明沿海也有數百年之久了,倭人想去搶朝鮮也正常。只是那個豐臣秀吉,真有這麼大信心,真會舉全國之力來一搏,想要一口吃掉朝鮮?朝鮮背後可是站著我大明朝的,而且這朝鮮立國數百年,就算打不過倭人,也能守住很久吧。”皇帝問道。
“臣只是按照最壞情況考慮,畢竟倭人敢發動此戰,一定是將朝鮮摸得清清楚楚,搞不好豐臣秀吉還想逼迫朝鮮放開道路,甚至讓朝鮮國帶路進犯我大明。”張曉說道。
“竟然會如此狂妄?那朝鮮還是否可信?”皇帝聽到這個可能,表情有些凝重起來。
“朝鮮是不會同意借道的,但是他們的軍隊就不能太指望了。”張曉堅持說道。
“朕還是難以想象,朝鮮那麼多城池,一個城池一個城池守住也不難吧。除非倭人像你說的,從仁川那裡大軍登陸?仁川具體在哪來著?張曉你自己說的你指一下。”皇帝看著地圖問道。
“陛下,在朝鮮王京的左邊,靠海那個位置。”張曉解釋說。
“要是真能從這裡大軍登陸,朕倒是信了倭人一個月能佔領朝鮮。不過倭人的水軍這麼厲害了?”皇帝看著地圖若有所思。
張曉心裡暗暗叫苦,上次皇帝問自己對倭方略,自己一時興起,歷史記串了,記成某位五星上將麥大帥那裡去了。還以為陛下聽過去就算了,不一定記得住。沒辦法了,只能爆一些更大猛料轉移皇帝注意力了,要不自己這隨口一句不是成了欺君之罪?
“陛下,倭人還是會從北九州那裡集結兵力,然後渡海,這樣對於倭人最為穩妥。若是從仁川登陸,則就算能夠僥倖全軍登陸,後續補給也來不及運。不過以後有蒸汽鐵甲艦了以後,長途海運就穩妥多了,從仁川登陸就有了贏的可能,臣是一時想疏忽了。”張曉說道。
“何為蒸汽鐵甲艦?”皇帝果然被這個新名詞吸引了。
“就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用燒煤燒起來的蒸汽推動船隻前進。然後以鐵作為船身,可謂鐵甲。行駛在海上,那就是蒸汽鐵甲艦,在海上就可風浪無阻,能運的人和東西也很多。”張曉解釋說。
“張曉,你不要胡說八道,快向皇上認罪。那蒸汽機是什麼東西好不好用另說,那鐵比水重,用鐵甲做船,那不是要沉在水中?”陳矩向著張曉質疑道。
“陳公公,張曉不敢欺君,那鐵雖比水重,但是鐵船中間是空的。就如鐵盤也是鐵做的,但是鐵盤做的薄了,也是可以浮在水上的。鐵甲船也可以不用全部是鐵所做,朝鮮人就有製造龜船,這個龜船就是封閉起來的,外面用鐵甲披著一層皮,要是用來打海戰也是有些用的。至於蒸汽機,原理上是沒有問題的,燒開水時的蒸汽就可以把茶壺頂開,燒更多的水冒更大的蒸汽,把船頂的開起來也沒問題,只是要想造的夠大夠實用,就比較難了。”張曉解釋道。
“這樣吧,蒸汽機暫且不論,你回去以後,把龜船大概樣子畫出來吧,朕也命人去找找這龜船的記載,不行的話直接問問朝鮮也好。張曉,朕真的有點好奇你師承何處了,你千萬不要說你有上天入地之能吧。”皇帝說道。
“入地是不行了,微臣又不會什麼法術,地面是土,土往下就是石頭,人要入地,只能靠挖。不過要是想要上天,倒是可以做到的。”反正自己一激動連蒸汽機都說了,索性再說些別的。
“哦,怎麼上天?”皇帝問道。
“陛下可知道孔明燈?人想要上天,就把孔明燈做得更大就好,不過具體怎麼做,用何材料,要做的多大合適,都還要一番研究和試驗才得。這個東西可以叫做熱氣球。”張曉說道。
“熱氣球,這名字倒是有意思。朕還以為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