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2/4 頁)
直到父皇與母后來到城門前,孩子們又圍在了一起,李世民笑呵呵看著一群孫子孫女,面帶笑意。
「皇兄。」
李承乾正看著父皇與母后,就見到了麗質,道:「父皇時常與朕抱怨,說是東陽與臨川一直不願意出嫁。」
李麗質雙手揹負,站在一旁,一臉地笑意道:「東陽與臨川都是有大志向的,她們有理想。」
其實東宮的弟弟妹妹都有理想。
近來臨川正在幫扶各縣整理市稅,各縣的市稅能夠規整有她不小的功勞。
唐人依舊是用銅錢的,因銅錢中真的有銅,以前也不是沒有考慮過用金子與銀餅來做錨定,可後來又放棄了這個不成形的想法。
關中的作坊業興起,可大唐所用的經濟規律依舊是古典的,圍繞黃河與長江兩岸的生命線,形成了中原大河大江的文明,造就了古典農業的繁盛。
因此,這個大唐的底色依舊是農業,依舊是糧食,這是絕對不能拋棄國之根本,社稷的底線。
李承乾想起當年岑老的屢屢告誡,在岑文字告老之際,他還在進諫農事與糧食才是國本。
因此,只要糧食的底線還在,只要大唐的土地上還種著糧食,以糧食為基底的大唐民生就不會輕易崩塌,糧食就是大唐在一次次風雨飄搖中,保持屹立且不倒塌的最佳依仗,也是大唐強大的抗打擊防禦。
這個大唐的經濟底色依舊是農業,唐人的生活規律依舊以糧食為主。
現在,再回想當年岑老幾次進諫的話語,「望陛下依舊是以農為國本,萬不可動搖。」
舅舅在離開朝堂之前,他陪著新帝,走完了從貞觀到乾慶階段。
而在岑文字離開朝堂之前,再一次將大唐的未來路線給扶正了。
父皇是一個很有個人魅力的皇帝,因此在父皇手中有很多忠心的能臣,房相,鄭公,舅舅與岑文字在貞觀一朝給大唐打好了足夠穩固的基礎。
直到現在,李承乾還能感受到這個「地基」的穩固,深感萬分慶幸。
於公於私,哪怕是家業,或許人們都想要給子子孫孫留下一個揮霍不盡的家業吧。
或許,現在的岑文字還在家中頤養天年,在這位老人家身邊還有子孫相伴。
李承乾拿著茶碗,抬頭看著星空,無聲敬茶。
一夜的歡慶過去,長安城又過去一夜,直到天快亮的時辰,還有人走在朱雀大街,回到家中休息。
寧靜的朱雀大街,還沒有太多的行人,就有內侍在朱雀門前張貼了佈告。
睡眼惺忪的守衛提了提神,他清醒了片刻,才看清新張貼的佈告,佈告所寫是今年開朝事宜,陛下將今年的大朝會定在了上元歡慶之後的第三天。
阿史那社爾常年出征在外,他每每回來的時候,就會給皇帝進獻奇珍。
上一次進獻的是一種十分漂亮的貝殼,聽說是在北海得到的,這一次進獻的是一整張熊皮。
李承乾接過熊皮,道:「賜茶。」
阿史那社爾行禮道:「謝陛下賜。」
李承乾又坐下來,道:「這是茉莉花茶,茉莉花是一種花卉,波斯貴族進獻的,倒是個好東西。」
「原來陛下近來喜喝此茶。」
「也不是朕有多喜歡,只是圖個新鮮而已。」
阿史那社爾重重點頭,有些懊惱道:「可惜北面沒有茶樹,也沒有這麼多花。」
「無妨,此番回來你就在長安多留幾年吧。」
「謝陛下。」
新殿內,君臣兩人還在說著話。
又有內侍腳步匆匆來報,李承乾頷首道:「安排人手,照看好父皇。」
「喏。」
「陛下,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