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幹完這票就收手(第1/3 頁)
“蘇桑,這就是帝國航空的最高技術結晶,很壯觀吧。”
王崗機場某片區域內,一名日本海軍試飛員將蘇啟文帶到新式戰鬥機旁,手上撫摸著機翼蒙皮,語氣頗為感慨。
“機長29.72英尺,高度10.1英尺,機翼長度39.37英尺,它真是一個美人兒啊。”
“不過,在它美麗的外表下是兩挺0.303英寸機槍,兩門2生機炮,火力強勁,可以輕鬆擊落民國人和美國人的飛機。”
“它還是世界第一款可以........”
講到這裡,日本試飛員忽然閉上嘴巴,顯然下面的內容屬於軍事機密,不便對偽滿飛行員透露。
蘇啟文佯裝不知,右手放在機翼上輕輕摸了兩下,主動詢問對方,操控新式戰鬥機與操控中島Ki-27式戰鬥機有什麼不同。
雖然日本海軍沒有裝備過中島Ki-27,但作為日本陸軍的頭號“敵人”,海軍試飛員顯然體驗過陸軍的主力裝備,於是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
據其介紹,新式戰鬥機比中島戰鬥機更加靈敏,方向舵和副翼的響應也更加迅速,飛行員需要格外注意操控飛機的力度。
為了直觀展示兩者的不同,日本試飛員乾脆鑽進機艙,雙手握住操縱桿用模擬飛行的方式,親自為蘇啟文演示。
蘇啟文趴在機艙邊沿,仔細觀察對方的操控細節,並與自己駕駛中島Ki-27時的動作進行對比。
他發現,正如日本試飛員說的那樣,新式戰鬥機的靈活性要明顯大於中島Ki-27式戰鬥機。
以起飛為例,前者拉動操縱桿和修正方向舵的幅度比後者小上一半,所用的力氣也更輕。
“蘇桑,你的明白?”
日本試飛員鬆開操縱桿,笑著問道,繼而又指著座艙前部,用略帶炫耀的口吻介紹起儀表上的變化。
為了減輕飛行員的負擔,提高作戰效率,新式戰鬥機新增了多項儀表,像是爬升率表、燃油指示器、油溫表、發動機溫度表和油壓表。
蘇啟文一邊聽,一邊默默記下儀表佈局以及各自的作用,同時還要回答日本試飛員提出的各種問題。
這不是日本人好為人師,而是習慣使然,日本陸海兩軍航空兵一直在不遺餘力地訓練新飛行員,類似的培訓活動很常見。
接下來的幾日,蘇啟文每天都跟隨日本試飛員學習如何操控新式戰鬥機,表現出了不俗的飛行天賦。
日本試飛員有些遺憾地表示,如果蘇啟文是日本人,一定有機會駕駛新式戰鬥機,只可惜他不是。
蘇啟文笑了笑沒說什麼,但每晚返回宿舍後都在廁所內偷偷記錄、補充、完善新式戰鬥機的情報。
雖然日本飛行員對他頗為防備,沒有透露航程、最大飛行速度等關鍵效能資料,但對方畢竟不是職業情報人員,還是在不經意間洩露了很多重要資訊。
某次談話中,日本飛行員表示自己轉場花費了三個小時,結合神戶到王崗機場之間有1500公里的距離,蘇啟文由此推算出新式飛機的航速起碼有500公里每小時。
另一邊,哈爾濱周邊的治安形勢好轉,新式戰鬥機逐步停止了戰鬥任務,繼續高寒測試。
三天後,學習正式結束,蘇啟文戀戀不捨地看了一眼停機坪,大步走向遠方。
第二天一早,陳明來到金大棒子等綹子的臨時落腳點,見到了歸有光、吳景忠和高上校,四人圍在一起低聲交流。
“高上校,這是鬼子新式戰鬥機的資料,你看一看,有了這些資料,普通飛行員能不能駕駛新式飛機完成起飛和降落。”
陳明從鞋子裡取出一張帶著味道的紙條,高上校聞言立刻低頭檢視,看完認真思考了十多分鐘,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