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3 頁)
張擇端聽了,更是驚怕,將眼躲到一邊,不敢再看。
趙不尤安慰道:&ldo;擇端,以你的眼力和記性,只需看一眼,就能分辨出來。&rdo;
張擇端仍不敢看,微顫著聲音,指著手中糙圖中央道:&ldo;我已經看了一眼了,是船頂上拔掉船桅插銷的這個船工‐‐&rdo;
糙圖上,船頂篷桅杆腳下,一個短衫細腿的背影,正在扯桅杆上的繩子。
&ldo;但圖上這人背對著的……&rdo;
&ldo;昨天他跳上船頂的時候我看見了,拔開插銷後,他臉也朝我這邊轉了一次,高顴骨,塌鼻樑,小扁鼻頭,唇上有兩撇細鬍鬚‐‐&rdo;
趙不尤看那屍體面部,果然如張擇端所述:&ldo;好,我們再來看第二個。&rdo;
萬福又去揭開第二具屍首頭頂的蓆子,張擇端仍只匆忙看了一眼,便立即躲開臉,指著圖上船頭撐篙的高個男子:&ldo;是這個。&rdo;
這個男子臉部畫得很清晰,八字眉,鉤鼻頭,嘴下撇,長下巴,果然極似地上那具屍身面容。
就這樣,張擇端繼續一一辨認,到後來也漸漸不再害怕。除了郎繁之外,二十四具屍體中,他能完全斷定的有十五人,略有些猶疑的四人,剩下五人中,有兩個當時只看到側臉,不敢確認,其餘三人則全無記憶。
總體而言,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昨天梅船上的人,除四五個外,和張擇端糙圖也大致能一一對應。
&ldo;幸虧來了一趟,這樣船上人的面目便全都能畫得真切了。&rdo;張擇端走出艙室,擦掉滿頭汗水,蒼老過年齡的面上竟露出淳真喜色。
趙不尤笑了笑,這畫痴除了畫之外,再不關心其他,剛才見到死屍還怕得發抖,這會已全然忘記,又回到他的畫上去了。去年請他到家中吃飯,堂弟趙不棄正巧也在,那傢伙生性促狹,偷偷在張擇端湯碗裡多加了一把鹽,張擇端一口喝盡,用袖子揩抹著嘴,渾然不覺鹹。
&ldo;擇端,那船消失後,一個道士順流漂下來,那時你在哪裡?&rdo;
&ldo;還在虹橋上。&rdo;
&ldo;你可發覺什麼異樣了嗎?&rdo;
&ldo;我要畫的是船遇險那一刻,忙著記橋上眾人的臉,只恍了幾眼,沒仔細看。&rdo;
&ldo;你一眼,抵別人十眼百眼,那道士身後立著兩個小道童。你可看見?&rdo;
&ldo;嗯。對了,其中略高一點那個道童,是圖上船頂這個,不過換了衣服‐‐&rdo;
&ldo;果然‐‐&rdo;趙不尤看著糙圖中央,一個婦人牽著個孩子,站在船頂,揮手呼叫。他聽萬福講述當時情景,道士身後立著兩個小道童。道童和道士一樣,不可能憑空出來,自然是梅船上原先就有,船頂那孩子應該就是道童之一,另一個孩子當時恐怕藏在船艙內。現在這猜測從張擇埠中得到了印證。
只是‐‐船遇險,婦人帶著個孩童到船頂去做什麼?何況那險情其實並不危急,最多隻是桅杆撞上橋欄,或船頭被水沖得調轉。照理而言,孩童留在艙中反倒安全……趙不尤停住思緒,又問道:&ldo;那個白衣道士你自然也看了一兩眼?&rdo;
張擇端猶豫了片刻,才道:&ldo;那是林靈素。&rdo;
&ldo;林靈素?&rdo;旁邊顧震和萬福一起叫起來,&ldo;那個玉真教主林靈素?他不是死了?&rd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