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5 頁)
時55分23秒的太空之旅使他圍繞地球轉了3圈。“水星”計劃最後一次,也就是第六次“信心7號”,飛行時間已增加到34小時19分49秒,以便評估在軌道上失重近一天半的影響。
“水星”計劃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東方”號計劃基本相同。工程師們設計了一個圓錐形的飛船,總長約米,底部直徑約米。飛船的頂端還有一枚逃逸火箭。底端的制動火箭為回收時提供脫離軌道的推力。進入大氣層時,飛船底端的燒蝕材料用於防熱。當太空艙落入較低的大氣層時,太空艙頂端的降落傘開啟,使航天員和太空艙安全地降落在海洋中。
“水星”計劃雖然晚於蘇聯10個月才實現軌道飛行,但其技術上取得的成就卻比“東方”計劃更大,美國在整個“水星”計劃中,將多種導彈改進作為運載火箭,從中獲得了豐富的經驗,這為後來的大型航天計劃創造了必要條件。同時“水星”計劃在技術上雖然比較複雜,可整個開發過程比較科學,具有推廣的潛力,並且發展了幾項新技術,在大型航天計劃的管理上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
美國透過“水星”計劃證明人能夠在空間環境中生存和有效地駕駛飛船,也取得了載人飛船設計的初步經驗。但是在這一回合的載人航天競爭中輸給了蘇聯,突出表現為載人上天的時間落後於蘇聯,航天運載能力也處於劣勢。
txt小說上傳分享
雙子星座計劃
作為從“水星”到“阿波羅”計劃之間過渡,美國於1961年11月至1966年11月實施了“雙子星座”計劃。其主要任務是研究、發展載人登月的技術和訓練航天員長時間飛行及艙外活動的能力。該計劃歷時5年,完成了10次環繞地球軌道載人飛行,每次2人,共耗資接近13億美元。
“水星”計劃結束後,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已經很明確地提出,把登月作為載人航天的發展目標。因此NASA花了兩年時間來設計第二代飛船,即“雙子星座”飛船,作為登月計劃和水星計劃中間的過渡計劃。而且這一計劃的目的相當明確,主要是完善飛往月球所需的關鍵、但尚未經過測試的技術,包括:軌道變換、軌道會合、軌道對接以及在軌道上進行太空艙外活動。
為了準確地操縱飛船,設計人員為“雙子星座”安裝了幾個火箭發動機,使它可以在軌道上做向前、向後和側向的運動,以改變軌道。複雜的任務要求由兩人來駕駛飛船,這就使得飛船的體積增大。而且“雙子星座”飛船太空飛行的時間一般需要持續一到兩週,以確定人體是否能夠承受長時間的失重狀態,所以需要大量的電力和能源,為了滿足這個要求,“雙子星座”飛船增加了裝置艙,安裝電源系統、推進劑儲箱等裝置。
當時使用的普通化學電池功率小、壽命短,不足以維持長期飛行,而太陽能電池技術上也不成熟,因此設計人員採用了燃料電池,這種電池依靠燃料的化學反應釋放出來能量轉變成為電能輸出。
兩名航天員,加上增加的支援系統、補給及推進劑,使得“雙子星座”飛船的重量比“水星號”增加了一倍。要把它送入太空,“水星號”所用的“宇宙神號”運載火箭已經無能為力,“大力神2號”運載火箭便成了“雙子星”飛船的運載火箭。設計人員經過較長時間的考察發現運載火箭在發射時發生爆炸的機會極小,因此“雙子星座”取消了逃逸救生塔,採用彈射座椅作為應急情況下的救生措施。
“雙子星座”計劃的一項主要內容是實現太空行走,NASA的設計人員考慮到如果為太空行走再設計一個過渡艙,勢必會增加飛船的重量和大小,因此採用了一種簡化的設計,不安裝專門的出艙活動過渡艙,而直接將座艙作為過渡艙。“雙子星座”飛船的側部各有一個矩形艙門,它具有極好的關閉密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