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2/3 頁)
ldo;(公元前688 年),《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晉&rdo;分祁氏之田以為七縣,分羊舌氏之田以為三縣&ldo;(公元前514 年)。
伴隨著王室獨尊,貴族分層統治局面的瓦解,周王朝制定的等級秩序也趨解體。公室貴族降為士、庶,象庶民上升入仕一樣也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
《左傳。昭公三年》記載了晉國公室和貴族衰敗為士、庶的情況:&ldo;雖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欒、卻、肯、原、狐續、慶、伯,降在皂隸。&rdo;&ldo;晉之公族盡矣,肸聞之,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則公室從之,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rdo;而士、庶因軍功,因學問,因才幹上升為仕的情況亦屢見不鮮。這種上下等級移位使周王室的政治統治失去了社會基礎。一些諸侯國開始以刑法的方式否定原有的等級秩序。春秋晚期鄭國的鄧析私造刑法,並創辦私學,教人訴訟。後來雖然&ldo;鄭駟殺鄧析&rdo;,但&ldo;用其竹刑&rdo;。 春秋以來作為等級標誌的禮儀輿服等外在形式規定也被大肆破壞,&ldo;諸侯刻桶丹楹,大夫山節藻梲,八佾舞於庭,雍徹於堂&rdo; 的現象比比皆是。
孔子在《論語》中驚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抨擊在舞、祀等禮儀形式方面僭越的言論很多。不僅如此,本來用禮儀輿服的外在形式加強等級秩序,鞏固自己地位的貴族,春秋以來卻漸漸不懂禮了,而不得不向&ldo;士&rdo;階層學禮。
二、文化衝突的基本內容
春秋以來,&ldo;道術將為天下裂&rdo;,&ldo;帝術下私人&rdo;,&ldo;處士橫議&rdo;的社會現象是西周官學和諸子思潮文化衝突的外部表象,&ldo;皆原於一,不離於宗&rdo;的西周官學是以天命為本,以神德為宗。祝宗卜史是文化活動的主體,用筮蓍方式將天有十日和人有十等聯成一個固定形式框架是他們文化活動的基本物件。從老子、孔子、墨子為起端的諸子思潮是將&ldo;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rdo;作為自己的理論使命,這些士階層以獨立的個人主體性,用理性思維的方式來判斷萬事萬物的真、善、美。他們強烈地表達出隱藏在思想背後的社會各階層的物質利益,觀念情趣和政治慾望。天、自然現象、人本身都成為他們認識、思考、探索、分析的獨立物件。理論思維與社會政治、倫理道德、自然科學相結合,而和宗教思想相分離。這是一個思想解放的時代。隨著周王朝在政治統治、社會結構、經濟體制等方面的衰敗,以天命、神德、禮樂為核心內容,以八卦為外在思維形式的西周官學也成為社會批判的物件。天命到底有沒有?變幻莫測的自然現象後面是否存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每個人的自然屬性(食、色)應該不應該得到尊重?這些問題,就自然成為西周官學和諸子思潮衝突的基本內容。也就是說,天命和道論,神德和人性,群體和個體,迷信和理性是兩種文化衝突的基本點。
(一)天命和道論
西周的天命觀是在&ldo;周因於殷禮&rdo;基礎上對殷人宗教思想的一次變革,這次變革具有明顯的理論色彩。殷人的宗教是一種矇昧狀態的鬼神論,是原始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一種混合物,並把這兩種崇拜統一於天神。天神是一種盲目的,任意的,不可制服的精神力量。這點從商代的青銅器可得到折射。商代的青銅器高、大、重,少銘文,在造形上顯得肅穆、威嚴,從而具有一種神秘、恫嚇的力量。誠惶誠恐的祈求是殷人對天的基本態度,所以占卜、祭祀是殷人決定言行規範的基本方式。&ldo;國之大事,在祀與戎&rdo;。周公追述殷人的政治時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