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3 頁)
例如,由於男女性別差異造成男女之間生理能力上的不同。男子力大耐勞,婦女心細手巧,男女各自所適宜從事的工作也不盡相同。墨子認為男耕女織這種由於性別差異造成的較為普遍的分工是合理的。男子能&ldo;早出暮入,強乎耕稼樹藝,多聚叔粟&rdo;,婦人能&ldo;夙興夜寐,強乎紡績織絍,多治麻統葛緒&rdo;。 分工的合理,生產的效果也更為顯著。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由於生產技術的複雜性,也可能要求按照生產勞動過程的不同階段進行分工,這有利於技術的熟練掌握,使勞動效率提高,墨子肯定了這種分工的合理性,&ldo;譬如築牆然,能築者築,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後牆成也&rdo;。 築牆這一生產勞動具體分成了三個勞動階段:築、實、欣,誰適於幹什麼,誰能勝任什麼,誰就幹什麼。一種複雜的生產勞動被分解成若干簡單的勞動過程,當然它們的操作技術就更易掌握,各人的生產技術也就更易熟練,這有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又譬如做鞋,也可分成幾道工序,&ldo;段、椎、錐俱事於履,可用也。&rdo; 段、椎、錐是不同的製鞋工具,它們應用於製鞋過程的不同階段。墨子對同一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生產工具的認識,是對生產勞動操作過程的瞭解,這種認識和了解是墨子對生產單位內部分工認識的經驗基礎。
社會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一個人要想掌握各種生產技術和其他工作技能,以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是不可能的。所以,按照各自的能力進行社會分工是一種自然、合理的勞動分工。墨子指出:&ldo;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鞼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rdo;, &ldo;士君子竭股肱之力,直其思慮之智,內治官府,外收斂關市山林澤梁之利,以實倉廩府庫,此其分事也。&rdo; 其他,如農夫就應&ldo;強乎耕稼樹藝,多聚叔粟&rdo;,農婦就應&ldo;強乎紡績織絍,多治麻絲葛緒捆布&rdo;,王公大人就應&ldo;聽獄治政,張朝均分&rdo;, 內使國富民實,以&ldo;食飢息勞,將養其萬民&rdo;,外交接四鄰諸侯,&ldo;入守則固&rdo;,&ldo;出誅則疆&rdo;。 王匠、農夫、農婦、士大夫、王公等各社會階層應各盡其能,各守其事,則求天下之大利就能實現,正如墨子所說的,&ldo;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後義事成也。&rdo; 社會現實由於分工的不同,形成了貧富不均,貴賤不等的狀況,社會物質財富是社會各階層共同勞動的結果,但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分配卻由於社會地位的差異而不公平。墨子對這種由於社會分工所造成的貧富貴賤不等的狀況極為憤慨。他認為,農工之&ldo;賤人之所為&rdo;是國家之本,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勞動分工不存在所謂的貴賤之分。他一再強調在&ldo;遠鄙郊外之臣&rdo;,&ldo;國中之眾&rdo;,&ldo;四鄙之萌人&rdo;,&ldo;農與工肆之人&rdo;等庶民賤人之中存在著不少能治國安邦的賢人,他們有能力取得做官治邑的資格。在墨子看來,各種分事都是成義之必需,所以本無貴賤之分,也不應該產生貧富之差。&ldo;官無常貴,民無終賤&rdo;的觀點固然含有對社會等級秩序的蔑視和反抗,同時也含有社會分工平等的思想。墨子從求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角度,強調了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的尚賢舉能的看法,從而否定用血緣的骨肉之親所造成的貴賤的等級秩序,並由此否定由農夫之子世為農,匠人之子世為匠,貴族之子世為官的傳統而形成的社會分工貴賤不等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觀念。
墨子強調以能成義,以能舉賢,以能求利,以能任事,重視人的強力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