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2/3 頁)
觀念是其現實的社會基礎。
另一方面這些新興階級,特別是商人,由於經濟地位的上升,已成為重要的社會力量,他們自然在政治上,社會地位上,生活享受上要求和舊貴族階級相抗衡、相平等。《詩經》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這些庶民階層的興起及其對政治權力和生活享受的追求。
彼有旨酒,又有嘉殽,洽比其鄰,婚姻禮雲。念我獨兮,憂心。
仳仳彼有屋,方有谷,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哿矣富人,哀此獨! 式夷式己,無小人殆。瑣瑣姻亞,則無朊仕。
這兩段小雅都說明瞭庶民由於富有,其兒女已可和貴族血統的兒女通婚了,並憑藉這種婚姻關係和自己的財富,逐漸走上了政治舞臺,掌握了政治權力,並影響當時的政局。
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羆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試。
彼何人斯,居河之湄?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既微且,爾勇伊何?為猷將多,爾居徒幾何?
這兩段小雅具體描寫了新興階級作為經濟上的爆發戶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缺文少禮,無拳無勇的樣子和沒落貴族對他們的憎惡感情。這也說明新興階級的功利主義使他們的行為和心理已能和貴族階級相對抗。新興的小農、小手工業生產者、商人有他們自己的物質利益,有他們特有的思想方法、人生態度,對現實社會的看法,這些促使他們功利主義的社會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強烈地表現在思想戰線、政治實踐和日常生活中。
當時的各種士雖然各有各的思想,在他們的思想背後隱藏著不同的階級利益和政治目的,但追求名利富貴的功利主義也可說是士進行各種政治活動的一種動力。所以,會出現世無一尊,諸雄爭霸,士無定主,士擇君而投之的社會現象。雖然有一些士是為了自己的思想和信仰,但很大一部分士不辭辛苦,風塵僕僕則主要是為了謀取功名利祿。士無定主的社會現象說明,當時功利主義的社會價值觀已廣泛地影響到知識階層。就是一心一生以維護周禮為己任的孔子及其儒學弟子顛沛流離,遊說諸侯,其中也不能排除謀求個人名利的因素。當時周天子尚在,他們並沒有去輔佐王室。
隨著個體獨立追求成為社會的一種風氣和思潮,物慾與天理,人性與神德的矛盾激起了一種追求財富和物慾的功利主義傾向。利己主義的功利觀作為一種新的人生價值尺度和行為準則,也逐漸為社會所認可和接受。這種利己主義的功利觀是基於個體平等的認識之上,是個體覺醒的一個標誌。墨子說:&ldo;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rdo;, 這裡強調的是以個人本身的能力和品德的高低,而不是以血緣門第的貴賤為標準來決定各人應取得的社會地位和物質財富。德賢之才理應得到高爵重祿,這種利己主義的功利觀激勵了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士、庶階層為了追求功利的個體奮鬥。孟子曾概括春秋戰國之際的這種思想狀況:&ldo;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rdo; &ldo;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rdo; 孟子的這兩段話說明瞭幾個問題。其一,為我、兼愛都是強調了個人的獨立平等,強調了個人存在的合理性,只不過各自論述角度不同。為我是說明瞭皆同心同欲,兼愛則強調了,彼此相愛共利是能實現為我的社會環境。其二,孟子無君無父的批評,從反面說明瞭墨、楊兩氏分別從抨擊政治等級和宗法等級兩個方面,強調了個人存在的平等性和獨立性。其三,這種以個人平等為基礎的利己主義已普遍為社會認可,成為遊士和商人日興的精神支柱。他們在考慮問題、權衡利害得失的時候,個人的存在與利益已成為一個基本因素,對個人利益的追求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