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第2/4 頁)
的敘述,只怕是早都哭成淚人兒了,更是哪受得住太后的這幾句話?
不過,這話也說不上不在理,就是徐循,第一次聽說的時候也是尷尬得連頭都抬不起來——前去叫門,還許以富貴,在門前被人當牛馬一般的鞭打,若是這樣的皇帝都要認下來的話,朝廷的臉真是都丟盡了……
不過,再怎麼說,這也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畢竟眼力好的兵士也不是沒有,居庸關守將羅通也是見過皇帝的,已經是遣人寫了密報回來,肯定了皇帝的身份,當然,也一併寫了幾句請罪的話,雖然大家心裡都是清楚,他是絕不會被治罪的,若是做得出陣前一箭射死那人的事情,只怕還會受到一定的褒獎——當然,也有可能被郕王重罰,就此身敗名裂。
這不是咬著牙說不認就能不認的問題,現在不認是在打仗,將來不認的話,難道就讓他一直陷於瓦剌之手?這對國朝來說也是相當不利的不穩定因素。畢竟這是真貨,壓根就不怕驗,一直咬定他是戰死了的話,倒是連最後的一點面子都要失去了。就是再噁心,那人給的恥辱,國朝也只能是生受了——在戰爭結束前,也只能盼著他自己命數盡了,在瓦剌那邊時自己染病死了,又或者是被瓦剌人殺了,這樣才能停止丟人吧。
“現在都是先不說這些了。”她道,“橫豎居庸關是肯定要守住的,沒有居庸關,瓦剌的補給通道就不算完全打通,從白羊口過來,起碼要多繞三百里的路,而且還不好走,這一路也沒有糧草資敵,這樣看,我等的勝算又多了幾分。數日後攻城戰裡,也許能給瓦剌一點顏色瞧瞧。”
太后的注意力也被這極其重要的戰事給吸引了過來,“主帥定了是誰?”
“於大人毛遂自薦,親自去德勝門領軍迎敵。”徐循也是佩服於廷益的膽量,她道,“皇帝已經是許了他了。”
“國難見忠臣啊……”太后也是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於大人真是中流砥柱、力挽狂瀾!”
徐循附和著說了幾句,見太后露出倦意,便起身告辭,出門時又囑咐萬宸妃,“回去以後,勸著錢氏,不要再哭了,太醫不是都說了,再哭下去,眼睛要哭壞了的。她還有兩個孩子要帶呢,難道這些事都不管了?”
萬宸妃點頭應是,徐循也和郕王妃說了些謹守門戶,不要讓內廷出事的話語,這才回了自己的清安宮,一進屋,她的臉色就陰沉了下來。
把那人在居庸關現身的事告訴太后,一方面是瞞不過,另一方面,她也是隱隱希望太后能出面給各關守將傳話,鼓勵那人自裁,這件事,只能由太后來做,不論是她還是皇帝,都不可能說出這種話——除了給自己名聲抹黑以外,沒有一點作用,連底下人都不會聽令行事的。‘我們家沒有投降的天子’,這話由太后來說,是對皇帝極為失望,令他自裁,由太妃和新帝來說……這不是把自己往奸角的位置上放嗎?
也就是因為如此,她只能告訴太后有這麼一件事,卻是決不能出言暗示、督促太后做這樣的發言,而太后剛才雖然失望已極,但卻到底還是沒有做主傳話的意思。當然,身為皇帝,要找兩個傳聲筒,遞奏章闡述不能接回、認回那人的意思,也不是什麼難事,雙簧誰不會唱啊?想要巴結新帝的人是不會少的……但這如何比得上太后親自出面表態來得好使?這條路沒走通,確實是影響了徐循的心情。
不過,現在最要緊的還是城中戰事,別的問題也只好先往下擱一擱了。徐循估摸著瓦剌肯定會把那人拖到城門下的,不過她對於廷益還有點信心,不管於廷益在擁立郕王時有多少顧慮,他好歹還不是一味忠君的那種人,雖然不能指望其下令亂箭射死那人,但也不會因為那人的出現,就自亂了陣腳。
其實,也是因為皇帝根本都還沒下定決心,否則一道密令送去,在居庸關就把他射死了……當日他在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