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1/3 頁)
在整個八十年代,以伯利恆為首的傳統鍊鋼廠,積極遊說美國政府和國會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法案,對美國鋼鐵工業實行保護。
但這並沒有改變美國鋼鐵工業衰弱的趨勢,首先美國高昂的勞動力成本,使得其鋼鐵產品在與中國、印度等勞動力豐富的新興市場鋼鐵企業競爭時,天然就處於極為不利的劣勢地位。
但是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和日本同樣面臨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的問題,但其鋼鐵產業卻比美國有競爭力的多。
這一方面是因為歐洲和日本企業,在技術研發投入上比美國企業更堅決。而另一面,鋼鐵被譽為現代工業的骨骼,但反過來說空有一副骨架是沒有用的,還需要血肉的進行支撐。
而現代工業的血肉自然就是製造業,但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美國國內的製造業就在不斷地外移。
舉個例子,汽車製造業是用鋼大戶,但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為了與歐洲和日本的汽車企業相抗衡,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署之後,就紛紛前往人力成本更低的鄰國墨西哥設廠。
而這自然會導致美國國內鋼鐵需求的減少,實際上美國政府的各種貿易保護政策,只給美國鋼鐵工業續命了十年。
進入九十年代之後,隨著全球鋼鐵產能面臨過剩,美國的大型鋼鐵廠再次陷入窘境,隨後紛紛破產。擁有近百年曆史的伯利恆鋼鐵公司,也在2003年正式關閉。
但在大型鋼鐵企業一步步走向凋零之時,一些短流程的小型鋼鐵廠卻在美國飛快崛起。短流程鍊鋼採用的是電爐,主要原材料不是生鐵而是廢鋼。
傳統的鋼鐵廠主要建在靠近煤礦和鐵礦的地方,所以美國的大型鋼鐵企業和中國一樣,最都是集中整個國土的東北部地區。
但是電爐鍊鋼的主要原材料是廢鋼,這使得建廠地址可以更加靈活,只要有廢鋼的地方就行。
美國是世界上完成全面工業化最早的國家之一,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全球第一大鋼鐵消費地,因此也是全世界產生廢鋼最多的地方。
比如美國被譽為車輪上的國度,幾乎人手都有一輛一車。但是汽車使用年限到期後,就面臨淘汰報廢的問題,於是能產生大量的廢舊鋼材。
這在以前是很佔地方的工業廢棄物,但隨著電爐鍊鋼的規模越來越大,廢鋼逐漸開始變廢為寶。
相比於從開採鐵礦就需要富集大量勞動力的傳統鍊鋼廠,廢鋼的成本在美國反倒更有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電爐鍊鋼由於縮短了流程,可以大大降低鋼鐵廠的建設規模和投資成本。因此對於工廠規模化的追求,也就不像傳統鋼鐵廠那麼苛刻。
正是因為存在這些競爭優勢,以紐柯公司為代表的小型鍊鋼廠從八十年代開始,就在美國飛速崛起
。而等到周陽穿越之前,紐柯鋼鐵公司已經成長為全美規模最大的鋼鐵集團之一。
當然,周陽之所以會知曉紐柯的大名周陽作為一個外貿人士,對這方面的訊息自然比較關心。
他穿越前看過一篇自媒體文章,裡面用辛辣的筆觸諷刺了,花巨資在華盛頓進行遊說的紐柯鋼鐵公司。
因為在四十年前,當紐柯公司的前輩伯利恆花錢去遊說美國政府時,他們公司的管理層還曾對這種行為進行過公開的嘲笑。
紐柯的某位高官當時對媒體說,只要鋼材價格開始上漲,大鋼廠們開始盈利,它們就停止了現代化。
在紐柯鋼鐵公司開來,伯利恆等大鋼廠只片面的追求短期利益,根本沒有前途可言,自己才是美國鋼鐵業的希望。
但誰也沒想到在四十年後,紐柯公司卻活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樣子,也只能藉助於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來讓自己過得更舒適一些。
不過現在是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