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部分(第4/5 頁)
宣和及雙螭璽,分鈐於每段的合縫處,紙邊尚存小半方殘印。這些是小細節,也給圖畫的鑑定提供了依據。
另外就是圖畫的本身了,十二段花鳥,不著一色,僅以水墨描繪了不同的棲禽,筆墨濃淡變化,極富層次和質感,顯現出宋代中國畫嚴謹的寫實的畫風與典雅的審美趣味。
圖中鳥之羽毛,用淡墨輕擦出形,又以較濃墨覆染,再以濃墨點染重點的頭尾、羽梢等部位,層疊描繪,反映鳥羽鬆軟的質感、豐富的厚度以及斑斕的色彩。
總而言之,這些花鳥,無論是形態,還是神態,都精妙絕倫,讓人過目難忘。
“沒錯,就是這幅畫。”
適時,一個專家微嘆道:“當年我鑑賞過,可惜與之失之交臂。十二年了,現在重新再遇上,可不能錯過了。”
“說得很對。”旁邊眾人深以為然。
聽到這話,王觀就意識到該是自己出馬了,立即說道:“好,把它記下來。”
“不急。”
適時,周老卻比較謹慎:“先看看,看完了再說。”
“嗯,確實要好好看看……”其他人也不反對,之所以這樣小心謹慎,卻是由於關於這一幅畫,在行業之中卻是存在了一些爭議。
實際上,古畫鮮少不存在爭議的。主要是每個鑑定師,都有自己鑑定東西的標準。如果發現一些細節與自己的認知有異,自然覺得東西可能不對。
這幅寫生珍禽圖也是這樣,有人覺得圖中禽鳥造型準確、神態各異、生動傳神,卻也有人認為圖畫筆墨平平居多,敗筆不少,精彩之處未見。到底是形神具備,還是用筆遲滯粗糙,各有各的看法,由於審美情趣的迥異,真的沒辦法統一。
不過,從印章來看,除了宋徽宗本身的印章以外,另外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年間,他才盡興發揮,不但蓋上了皇帝印璽二十一方,又製作了十二個句子分別題於畫心之中。
據人考證研究,覺得乾隆皇帝這些印章和句子倒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考慮到乾隆皇帝鑑定東西的本事也不太靠譜,所以也有人覺得,這畫可能是元明時期的仿作。
然而,東西在流傳的過程之中,無論是民國的大收藏家張蔥玉,還是近現代鑑賞大師啟功先生,以及許多頂級古書畫鑑定專家,也曾確定這畫為宋徽宗真跡。也就是說,覺得這畫卷是真跡的人佔了絕大多數,只有少部分人存疑罷了。
少數服從多數,所以大家覺得這應該是真跡。不然的話,也不可能在零二年春拍上拍出兩千三百萬的高價。可是那少部分人也不服氣,他們覺得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所以其中的真真假假,還真是不太好說得清楚。
不過,在研究片刻之後,一個專家率先說道:“我覺得肯定是真跡,且不提紙質還有印章,單單就畫風而言,與宋徽宗另一幅真跡四禽圖一模一樣。尤其是禽鳥的翎毛的眼睛,更是十分傳神……”(未完待續。。)
第1033章 待定
ps: 起碼還能兩更,求張票。
“宋徽宗的花鳥畫,最細緻的就是翎毛和眼睛了。”
此時,一個專家侃侃而談:“據說他在畫翎毛的時候,習慣用雙勾謹細,使得毛羽灑然,形體生動而自然。尤其是描繪禽鳥眼睛的時候,多以生漆點睛,隱然豆許,高出紙素,幾欲活動。”
“這幅寫生珍禽圖中的鳥兒就是這樣,充滿了形神兼備的高妙寫生,已從樸實真誠之趣,變而為精微靈動,也就是形似以物趣勝,神似以天趣勝……”
在評點之中,王觀等人也紛紛點頭。畫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直觀的感受,自然比較偏向東西是真跡的立場。畢竟所謂的存疑,有時候卻是有些人的投機。
這不奇怪,無論古今,不管是什麼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