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1/2 頁)
又是陶心荷附耳在夫君耳邊一一提點:「遠處走過來的是三叔。」
「他身後那位亮青色衣袍的是二叔。」
「看架勢要撲過來抓你手寒暄的是三嬸。」
「狠盯著你我的,嗯,正紅色長裙那位是然嫂子,懷裡抱著他家七歲嫡子。」等等。
活人間熱熱絡絡互祝新春順意、吃過茶點後,便該祭祖拜禱了。
一眾顧家男子絡繹走進顧家祠堂,女眷們圍坐在顧老夫人院裡正房玩笑閒聊。
顧老夫人今日新寵是顧如寧,拉住這個從沒看過幾眼的孫女,直誇她結了好親事,弄得顧如寧十分不自在,頻頻以眼神向母親、熙嫂子陶心荷求救。
不過聽到由陶心荷代表女方出面,將接觸吉昌伯府張羅各項事務時,顧老夫人將顧如寧的手一甩,指著顧二嬸鼻子,毫不客氣埋怨她所託非人。長輩裡有顧三嬸,同輩裡最大的然哥兒媳婦也名正言順,找個婚前就喪了母的來主持,十分喪氣晦氣。
陶心荷不軟不硬接話,要是祖母能找到比她更熟悉三品官家迎媳嫁女流程的人,再挑剔不遲。再者顧如寧父母健在,按理輪不到祖母指摘其親事,若是祖父在世倒是另當別論。
女聲脆甜,用詞恭謹,但是其中含意將顧老夫人噎得直罵次孫媳不孝。
陶心荷按規矩跪地向長輩請罪,肩背筆直,臻首低垂,只說請老人家彆氣到身體,對主持顧如寧親事一事,毫不鬆口,寸步不讓。
顧二嬸感念不已,她才是最不想讓老顧府摻合親女婚事的人,硬著頭皮朝一向懼怕的嫡婆婆求情。
顧三嬸見風使舵,想著自家夫與子籌謀著在祠堂要了顧凝熙的強,此處不妨給他娘子賣個好,打一巴掌給個甜棗,也來打圓場。
陶心荷剛站起身,就聽下人來報,顧凝熙在祠堂門口,與三叔和大堂哥鬧起來了。她又被顧老夫人遷怒,呵斥跪下。
第21章
緣由非常簡單。
顧丞相在世時,過年祭祖男丁排序,是先論嫡庶再按房頭,子輩是顧凝熙父親、顧三叔,緊跟著顧凝熙,身後顧凝然,再後面是顧二叔和其餘凝字輩。
如今邁進永盛三年,顧丞相過世一年多,顧凝然根本不想再跟在討人厭的顧凝熙影子後面,早早和父親商量好,今年要另立規矩。
於是,十來位顧家男丁走到祠堂,顧凝熙正準備跟在顧三叔後面抬腿入內時,就被前後的父子倆攔住,一個口沫橫飛,一個粗聲硬氣,要求他和顧凝然換個位置。
顧凝然在翰林院薰陶過,搬出來長幼有序的說法,要求先排嫡庶,這樣他父親不會被二伯壓過,然後凝字輩就按照年齡大小列隊,他自然就成了孫輩第一人。
顧凝然這主張對後邊其他人沒有影響,他們不想摻合,也不願意錯過熱鬧,紛紛噤聲停步,就看顧凝熙如何應對。
一聲冷笑後,顧凝熙靜立當場,抬頭定焦在房簷高處斗拱,雙手攏在身後,身姿挺拔卻不屑之意盡顯,如同看到無聊猴戲的貴人。
父子們左右腳換著站了半晌,都等不到整個顧家官階最高的顧凝熙服軟表態。
春寒料峭,背陰的祠堂大門口春光不到,很有人暗自覺得衣服穿少了,縮肩攏袖。
然而顧三叔額頭緊張得冒汗,終於心虛下來,想把話兜回來:「凝然說法自然有道理,凝熙要不願意,便算了。快些祭拜祖宗才是正事。」
顧凝熙終於看向這位長輩,抬手阻止他們含混過關,一字一句說出一番話來。
陶心荷跪在人前,雖然被顧三嬸塞了個軟墊在膝下,但她並沒有道謝。
聽過事情始末,她抬臉面向顧老夫人,言語鏗鏘道:「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1三叔真是出了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