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古文解析: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第4/7 頁)
、金、辛與肺、皮毛、腎相互關聯,呈現出生命的另一種變化。燥在天地間蔓延,化為金的銳利,孕育出辛的味道,滋養著肺部的功能,進而影響到皮毛的狀態和腎臟的健康,同時也與鼻子的靈敏密切相關。
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髒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這一系列的對應,讓我們看到了西方生命特徵的清晰呈現。白色的純淨、商音的清脆、哭聲的哀怨、咳聲的不適、鼻子的靈敏、辛味的刺激、憂志的深沉,共同構成了西方生命的獨特風貌。
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這些相互制衡的關係,再次展示了生命的動態平衡。憂會讓肺過度憂慮,但喜可以化解憂;熱會對皮毛造成傷害,但寒可以降溫;辛會損傷皮毛,但苦可以中和辛。這種相互制約的機制,使得生命在西方的乾燥中保持著生機。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北方的寒、水、鹹與腎、骨髓、肝相互關聯,展現了生命的又一種形態。寒在北方肆虐,化為水的寧靜,孕育出鹹的滋味,滋養著腎臟的功能,進而影響到骨髓的生成和肝臟的發育,同時也與耳朵的聽覺息息相關。
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髒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竅為耳,在味為鹹,在志為恐,這一系列的對應,讓我們感受到了北方生命特徵的深沉與神秘。黑色的深邃、羽音的低沉、呻聲的痛苦、慄慄的恐懼、耳朵的敏銳、鹹味的厚重、恐志的敬畏,共同構成了北方生命的凝重氛圍。
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這些相互制衡的關係,再次強調了生命的平衡與和諧。恐會讓腎過度驚恐,但思可以緩解恐;寒會影響血液的迴圈,但燥可以抵禦寒;鹹會對血液造成損害,但甘可以減輕鹹的影響。這種相互制衡的機制,使得生命在北方的寒冷中依然充滿活力。
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天地是萬物的上下界限,陰陽是血氣的男女之分,左右是陰陽的執行道路,水火是陰陽的顯現標誌。陰陽是萬物的起始根源。而陰在內部,是陽的守護者;陽在外部,是陰的推動者。這一闡述深刻地揭示了天地與陰陽之間的緊密聯絡,以及它們對於萬物生成與發展的重要作用。
這段對話不僅讓我們瞭解了人體臟腑、經脈與天地五行的相互關係,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對於生命的深刻洞察和敬畏之情。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探索生命奧秘的重要基石。在當今時代,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理解和呵護我們的生命。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天地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努力與自然和諧共處,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五、古文3:
帝曰:法陰陽奈何?
岐伯曰:陽盛則身熱,腠理閉,喘麤為之俛抑,汗不出而熱,齒幹,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
陰勝則身寒,汗出身長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
帝曰:調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而耳目聰明,身體強健,老者復壯,壯者益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