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孫策投降,招賢納士(第1/3 頁)
孫策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至窗前,望著城中熙熙攘攘的百姓。
一旦戰火燃起,廬江之地必將生靈塗炭。
他曾立志護佑百姓,難道如今要親手將他們拖入戰火深淵?
三天的抉擇,如同千鈞重擔,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讓他呼吸都覺艱難。
他憶起父親臨終的囑託,那眼中的期盼與信任,猶如烈火在心中燃燒。
“難道我真的要放棄嗎?”孫策喃喃自語,眼神中滿是掙扎與痛苦。
窗外的風呼嘯而過,似在催促他做出決定。
孫策面色凝重,召集黃蓋、程普、韓當等一眾心腹大將商討應對楊業招安之事。
黃蓋率先打破沉默,目光堅定:
“主公,朝廷招安,此乃天賜良機。”
“我等久居亂世,為的不就是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如今若能為朝廷效力,可保廬江安寧,亦能使麾下將士有個光明前程。”
程普微微搖頭,長嘆了一聲:
“公覆,此中關節未必如此簡單。如今這所謂‘朝廷’,怕早已是楊司空的一言堂。”
“我等若應下,究竟是為朝廷,還是為楊家,實在難以分清。”
黃蓋眉頭一皺:“德謀,這有何區別?楊司空如今權傾朝野,代天子行事,為其效力,不就是為朝廷盡忠?”
程普坐直身子,神色嚴肅:
“朝廷乃正統,是天下共主,有其綱紀法度。”
“楊家雖勢大,終究只是臣子。”
“若只知效忠楊家,日後恐生變數,我等豈不成了助臣下僭越之人?”
韓當思索片刻,緩緩開口:
“主公,在我看來,不論為誰,如今這天下大勢,楊司空已佔大半。”
“其文臣武將如雲,兵強馬壯,且所到之處,百姓歸心。”
“我等投奔楊司空,不失為一條明智之路。”
程普聽了韓當的話,心中不甘,卻也無言反駁。
他想起往昔隨孫堅將軍征戰四方的日子,那時孫氏一門何等意氣風發,雖歷經坎坷,卻也從未向人低頭。
黃蓋見狀,又感慨道:
“諸位莫忘,當年先將軍也曾與楊業在戰場上一較高下。”
“雖不幸落敗,但那是堂堂正正的對決。”
“楊業此人確有雄才大略,非等閒之輩。”
韓當點頭稱是:
“先將軍之勇,我等銘記於心。但如今這局勢,楊司空如日中天。”
“我觀天下,恐無人能阻擋他結束紛爭,成就大業。”
孫策坐在主位上,聽著眾將你一言我一語,只覺心亂如麻。
他的手不自覺地握緊腰間劍柄,心中矛盾重重。
一方面,他不願輕易放棄孫氏在廬江的基業,更不想寄人籬下。
另一方面,他也深知楊業的強大與不可小覷。
若執意對抗,廬江軍民必將遭受塗炭,自己又有何顏面去見九泉之下的父親?
吳景站了出來,輕聲道:
“主公,若覺得楊司空不妥,不如投奔江東的曹操。”
“曹操亦是一方梟雄,手下亦有諸多能人異士,在江東頗有根基。”
黃蓋苦笑一聲:
“曹操雖有其能,但與楊司空相比,實力差距太過懸殊。”
“如今楊司空已據中原大地,兵鋒所指,勢如破竹。”
“曹操自保尚且不易,我等投奔於他,又能有何作為?”
孫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眼神中透露出迷茫與掙扎。
他望著堂下這些追隨自己多年的老將,深知他們的話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