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拜訪蔡邕,佳人昭姬(第1/2 頁)
溫暖的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蔡府的書房裡。
古樸的書架上,擺滿了書籍和卷軸。
一方檀木書案擺在中央,桌上擺放著筆墨紙硯,散發著淡淡的墨香。
牆上掛著幾幅飛白體的字,為整個書房增添了幾分文雅之氣。
蔡邕手捋著鬍鬚,神色平靜中帶著一絲期待。
不多時,僕人來報,楊業求見。
蔡邕微微點頭,示意請進。
片刻後,楊業身著一襲青色長袍,緩緩走來。
許褚手中捧著用錦盒盛裝的蜀錦厚禮,交給一旁的蔡府僕役。
楊業面容俊朗,眼神中透著堅毅。
他見到蔡邕,連忙拱手行禮,恭敬地道:
“久聞蔡中郎大名,今日得見,實乃晚輩之幸。”
蔡邕微笑著起身,伸手虛扶:
“賢侄不必多禮,請坐。”
楊業從容不迫,舉止得體地坐下。
蔡邕看著眼前這位風雅的年輕人,心中暗自讚賞。
他開口道:“賢侄棄暗投明,為朝廷效力,不失為大丈夫也。”
楊業微微低頭,謙遜地道:
“蔡中郎過獎了,晚輩只是儘自己所能,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蔡邕微微頷首:
“如今亂世,正需賢侄這樣的有志之士,不知賢侄對當下局勢有何看法?”
楊業略一沉思,緩緩道:
“如今董公掌政,關東諸侯作亂。”
“晚輩相信,正義之士終將崛起,結束戰亂。”
蔡邕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含笑道:
“賢侄所言極是,吾等當為國家社稷,盡一份綿薄之力。”
兩人相談甚歡,書房內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
陽光透過窗欞,灑下的光影微微搖曳。
蔡邕原本平和的面色忽然一肅,微微挺直了身子,緩緩道:
“董公令大鴻臚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越騎校尉王瑰等。”
“攜帶詔書勸解關東聯軍退兵,有意化干戈為玉帛。”
楊業聽後,神色也凝重起來,微微頷首道:
“董公不懼關東諸侯,罷兵休戰其實是在為百姓著想啊。”
蔡邕輕嘆了一口氣,目光中流露出一抹痛惜之色:
“不錯,結果袁紹指使河內太守王匡殺死胡母班、吳修、王瑰。”
“袁術也將陰修捉拿處死,只有韓融因名望德行而倖免,他們唯恐天下不亂啊。”
楊業眉頭緊皺,眼中自然地燃起怒火:
“自古以來,就沒有下土諸侯舉兵向京師的。”
“如果死者有靈,定當向皇天控訴關東諸侯的暴行。”
蔡邕微微點頭,對楊業的話表示認同。
他看著楊業,心中愈發覺得這個年輕人識見非凡。
蔡邕微微抬手,示意楊業喝茶,自己也端起茶杯輕抿一口。
稍頃,他語氣溫和道:
“賢侄對局勢看得如此透徹,日後必成大器。”
楊業呷一口清茶,謙遜地道:
“蔡中郎謬讚了,晚輩只是有感而發罷了。”
“方今亂世,百姓受苦,吾輩當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蔡邕看著楊業,眼中滿是讚賞。
書房中一時安靜下來,只有陽光靜靜灑落在古樸的陳設上,彷彿在見證著這場深刻的對話。
蔡邕與楊業交談良久,十分欣賞楊業的見識,要留楊業用膳。
楊業微微躬身,果斷拒絕道:
“蔡中郎盛情,晚輩心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