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五國聯軍(第1/3 頁)
五國合兵四十萬,兵發漢地。
啥?
為啥是四十萬?
按理說,一個吳國,一個越國,都能夠拿出十萬左右的精銳。
當然,就算是精銳,披甲率也不高。
只是身份地位罷了。
這就是分封制的弊端了。
哪怕燕王室擁有實權。
分封的諸侯依然會各懷鬼胎,出工不出力。
因為他們地,他們的兵,都是屬於他們自己的私有物,而不是天子的部隊。
至少連名義上都不是。
他們都想著藉著伐漢一戰削弱對方。
畢竟,在他們看來,五國聯軍,他漢軍又剛剛佔據吳越之地,根基未穩。
其軍隊戰力,應該與當年東出之前的秦相當。
強大,但還沒到需要舉全天下之力扛之的地步。
在他們看來,一個半大國的國力,就足以將漢掐滅。
而這個過程中,誰派兵最多誰就是冤大頭。
在這種情況下,五個跟吳越同體量,甚至更大體量的國家。
竟然連五十萬大軍都不願意掏出來。
四十萬大軍從五國出發,於燕都會師,這一路上走走停停的,最快都要大半年的時間。
大軍趕路,可不像一般的小股部隊,幾十人騎著快馬一路狂奔。
大軍裡面有步兵,有弓弩手,有糧草輜重,有各種軍械的元件。
大量士兵要吃喝拉撒,這些都得考慮。
士兵不是機器人,也需要休息。
哪怕古代對人權這兩個字基本當擦屁股紙,但也基本上三天要睡一覺。
不然不說士兵早晚造反,覺都睡不好計程車兵,上了戰場那可是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的。
擱後世,大軍行軍直接靠著四通八達的大量高速鐵路,直接朝發夕至。
但在這裡,叭行。
這裡就是得老老實實的走上大幾個月的路。
不然當年的秦始皇為什麼三四年才能幹碎一個國。
還是行軍速度太慢了。
他們行軍的時間,就又給鄧儒爭取了大量的發展時間。
在情報人員帶回諸侯聯軍的訊息後,鄧儒迅速的擴充軍隊,鼓勵耕戰。
尤其是騎兵。
漢軍只有小規模的精銳騎兵。
缺少了大規模成勢的騎兵。
而吳軍平原廣闊,確實盛產騎兵。
但,那都是脫產的貴族老爺們。
哪怕是沒有甲冑的騎兵,也大大小小是一個地主。
眾所周知。
現在他們都上天堂,哦不對,這裡是華夏,他們應該是去地府報到了。
也就是說,現在吳軍的騎兵傳承是........
斷層了。
讓老農大叔們放下他們熟悉的農具和鐮刀,拿上他們不熟悉的韁繩和馬鞭,這需要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不過,還好,新生的秋家將們是最優秀的將領。
他們最擅長的不是帶領騎兵。
而是訓練騎兵。
畢竟騎兵因為其高機動性,所能擺開的陣型不多。
一般都是一線天陣型齊頭並進,亦或者雁形陣來回穿鑿。
越複雜的陣型,對於大量的騎兵來說,那是一場災難。
可能還沒到衝鋒呢,自己人就被自己人絆倒一大堆。
所以騎兵難,難的一般不是在作戰方面的多變。
騎兵的變化沒有步兵陣型變化多樣。
騎兵將領最難的還是對時機的把握,和騎兵訓練的成本。
而新生的秋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