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戲曲教化和時代楷模(第2/4 頁)
宣傳隊,是徐凡改變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利器。
戲曲團的人來到趙裡,就受到了所村民的熱烈歡迎,夫子扶蘇,里正江濤,亭長王文帶領趙裡所有村民親自接待戲曲團成員。
團長蔣麗道:“你們出一些人手幫我們搭建高臺。”
即便是在後世鄉村的生活也是非常枯燥的,更加不要說秦末的這個時代了。
漢軍在剛剛佔領關中的時候,戲曲團曾經到趙裡演出過,受到當地百姓熱烈歡迎,很多村民都能哼上幾句《天仙配的臺詞。所以當再次有戲曲可以看的時候,村民們當然動力十足,一個個都上去幫助戲曲團成員,搭建高臺,場面極其熱鬧。
這個時代油燈還是珍貴物品,普通村民根本買不起,所以像後世電影那樣晚上演出是做不到,蔣麗他們傍晚太陽還沒有下山的時候開戲。一直唱到天黑結束,大概也就唱一個時辰的樣子。
而趙裡有戲曲可以看,四里八鄉的村民紛紛湧入,本事只有幾百人的趙裡,多了上千戲迷,雖然說不上鑼鼓喧天,但也是人山人海。
“鐺鐺鐺”在一陣敲鑼打鼓聲音當中,戲曲開始了。
戲曲的名目叫《桃源鄉村故事
戲曲內容也很簡單,就是講一個叫石頭的漢軍軍官,本是秦軍小兵,受到漢帝感化,投降了漢帝,幫助漢帝攻克了函谷關,立下了大功。立功後石頭,不為名利所動,功成身退,帶著自己的鄉親回到了家鄉。
第一幕精彩的故事吸引住所有村民了,連扶蘇也被吸引了,雖然他也知道漢軍是因為找到了函谷關小道,攻入關中,但透過這個故事他才知道,而發現這個小道居然是秦軍計程車兵,而這個士兵之所以會被漢軍俘虜,是因為他們的主將讓他們送死,這讓扶蘇不由得苦笑了,這算是自作自受嗎?
第二幕開始,就是石頭開始造福家鄉的故事,石頭退役之後,他發現家鄉貧苦,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上。他帶著村民做工事賺糧食,用自己的賞賜幫助村裡人購買麥種,種植冬小麥,帶領全村的村民種植冬小麥,5月冬小麥豐收,石頭又帶領村民種植大豆,再次豐收,在石頭的帶領下桃源鎮快速富裕。成為四里八鄉第一富裕村鎮。
戲曲講的非常仔細,尤其是裡面講種植冬小麥流程都非常細緻,看完這戲曲就可以學會如何種植冬小麥。
因為這些才是這部戲曲的核心,這就是為了傳播種植冬小麥知識弄出來的戲曲,為了真實性不出錯,這段劇情是徐凡找來5名農家子弟幫忙編寫的,就是為了讓百姓們,能深刻的瞭解到冬小麥的好處和優勢,學會如何種植冬小麥。
對於推廣小麥種植,徐凡是下了非常大的力氣的,不但是用戲曲宣傳,還提高糧食收購價格,讓小麥價格比粟米高,加上小麥的產能又比粟米高,天下的百姓自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部戲曲就大致於相當於後世的那種鄉村故事,這些故事徐凡都有免疫力了,但在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卻是前所未有的好看故事,尤其是還發生在他們身邊,記錄他們自己的故事。
最後一幕石頭帶領百姓走上富裕生活的時候,臺下的村民都紛紛拍手叫好,這太有代入感了,尤其是今年秋收之後,很多人家中都多了幾石糧食,這不和桃園村發生的事情差不多。
但還很多趙裡的百姓已經開始計算:“小麥的價格比我們的粟米要貴20錢一石,而且產量也高了三成,那麼桃園鎮的每個人不就比我們多賺了幾千。”
這已經是一筆讓農戶震驚的數字了,關中耕牛的價格也不過6000錢,桃源村每戶幾乎賺了一頭牛!
“你還忘了石頭他們還多種了一季大豆,這玩意兒能肥地又能賣了賺錢,一石大豆也有60錢,這樣一算的話,桃源村的每個村民能多賺上萬。”
這賬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