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2/3 頁)
生在一起,死也不分開,要陪哥哥一起赴死,到地下繼續做一對永遠不分開的兄弟。
杜蘅目睹了兄弟兩人一起躺在血泊之中,西南地區的百姓憐愛他們又景仰兄弟兩人的死悌,為他們收斂遺骸,葬在大山之中。
訊息傳回洛陽之後,李幼安將篳篥收了起來,就好像埋葬了所有離她而去的至親,而杜蘅就在暗無天日的箱子裡度過了幾十年的時光‐‐好在幻境中的時間流逝和日常生活中不一樣要快得多,否則杜蘅覺得自己可能成為第一個在幻境裡被悶死的人。
他等啊等,終於等到了重見天日的一天,一個胖乎乎肉嘟嘟的小毛頭掀開箱子,揮舞著小手對著他就是一陣咿咿呀呀。
杜蘅定睛一看,覺得眼前這個小嬰兒有幾分眼熟。
作者有話要說: 杜甫的母系是一個非常悲情的家族,李幼安這個名字是我杜撰,這位後世僅知為崔氏的孝女是杜甫的外祖母,而李行芳和李行遠兩兄弟是杜甫的舅公
杜甫的人品情操和重感情也源自他那些悲情卻高尚的先祖
新出場的器靈和李龜年的關係留到下章講了
第25章 鳳凰臺 四
那個小毛頭就是剛剛開始學走路的杜甫。
一個美貌的少婦走了過來,將杜甫抱了起來,杜甫猶自握著篳篥不肯放手,顯然對這個被自己從大箱子底部翻出來的器物很是好奇。
&ldo;杜甫,將這個東西放回去,這是你外祖母的東西,她看到這個又要傷心了。&rdo;崔氏輕聲呵斥道。
原來李幼安後來嫁給了隋唐時著名的世家五姓七望裡的清河崔氏,生有一女,便是嫁給杜甫的父親‐‐杜審言的幼子杜閒,說起來杜甫母族往上還能追溯到李唐皇家的血統。
不過杜蘅並沒有窺視到多少這位大詩人的嬰幼兒時代的趣事,因為崔氏很快就病逝了,年幼的杜甫往後便鮮少踏足崔家。
兩鬢已染上霜雪的李幼安在整理女兒留在孃家的遺物時,那支曾經陪伴了她漫長而黑暗的少女時光的篳篥從被褥裡滾了出來。
崔氏擔心淘氣的杜甫再次將篳篥翻出來,於是將它卷在不用的被褥裡,藏在自己閨房裡。
李幼安看到這舊物,百感交集,再次拿起篳篥,演奏了起來。
這個時候一位年輕的樂師經過了窗前,他是當時剛剛嶄露頭角的李龜年,他在長安洛陽名聲大噪,很多王公貴族都邀請他去府上演奏動聽的音樂,今天剛剛應邀在崔府演奏。
李龜年聽到這淒切哀婉的篳篥曲調,大受感動,於是在外面拱手行禮道:&ldo;不知道是哪位夫人,演奏篳篥的技藝如今精湛,可否讓在下討教一番。&rdo;
李幼安走了出來,對李龜年說:&ldo;我已經多年未曾演奏此物,之所以讓李樂師誇讚,大抵是因為它和我的過去息息相關,為我送走過不少至親之人,所以至今拿起來吹奏的時候,心裡總是非常難過,只能靠樂曲來派遣。&rdo;
篳篥離開李幼安已經開始如樹木般枯萎的雙手時,杜蘅感到了這個樂器內心深處傳來的不捨和眷戀之情。
&ldo;是我唐突了,勾起了夫人的往事。&rdo;李龜年連忙請罪,不過他還是好奇地打量對方手中的樂器,不明白這麼一支看起來非常普通的篳篥,吹奏起來卻比他先前聽過的曲子都要動人心絃。
&ldo;樂師如果喜歡的話,這支篳篥就贈與你了。&rdo;李幼安讓侍女將篳篥遞給李龜年,&ldo;我已經再也不想用它吹奏令人悲傷之音,不如交給有緣人保管。&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