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鄉鎮機構改革(第1/2 頁)
“這次你是因公而來,如今咱們和以往都不同了,你嫂子倒是想請你去家裡吃飯,又怕影響不好,她讓我轉達歉意。”見面後楊啟光笑著說道,先提起了張曼雲。
張曼雲已經退休了,楊家幾個孩子也陸續參加工作,她每天就是在家養養花逛逛街,日子倒是過得輕鬆愜意。
“該歉意的是我,來了都沒登門拜訪,過些日子我讓人帶點小禮物來。”王笠綸略表歉意的說道。
兩人說話間就坐到了沙發上,都是鐵哥們了,後面也就沒有什麼客套話,楊啟光直接進入正題。
“這麼晚來找你,想必你也猜到了一些,這次確實有些難題想和你商量。”楊啟光語氣低沉了幾分。
此刻的他沒有了外人面前省委書記的那種沉穩和威嚴,倒是多了幾分疲憊。
“是不是要做什麼事,需要得到裕豐省長的支援,除了發改委在專案上對省府的支援,我還能為你做什麼?”王笠綸在楊啟光面前也是毫無保留。
在政治領域,能有楊王二人這種關係確實少見,他們兩個應該算是真正的朋友,和夏庭鄴都只算是政治盟友。
“你還記得我們當年在徽山縣搞的基層機構改革吧,說起來這件事還有很大聯絡。”楊啟光沒有直接說問題,而是提到了二十年前兩人在徽山縣做的改革試點。
王笠綸自然不會忘記這件事,當年楊啟光從趙群山秘書位置上直接下放為縣委書記,主持撤銷區公所合鄉並鎮的改革,王笠綸是具體的執行者。
也是透過這個改革,王笠綸第一次走進了趙群山的圈子,算是真的有了靠山,有了仕途上繼續走下去的條件。
那次改革客觀來講還是很成功的,並且後面全國都是按照徽山縣的模版在推進,這事已經過去二十年了,王笠綸一時沒想明白楊啟光現在遇到的事怎麼會和這個有關係?
“此事已經過去二十年,不會有人拿這裡面的事找你麻煩吧?”王笠綸神情凝重的問了一句,雖然這麼問他自己都不信。
因為這件事他也是主要參與者,真有人拿此事做文章,他早該知道了。
“你知道我來了之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嗎?”楊啟光這會和王笠綸好像不在一個頻道,但就這樣兩人還能交流下去。
這次王笠綸沒有說話,過了片刻楊啟光直接說道:“是鄉鎮一級的工資問題,整個中州幾乎每個縣都存在這種問題,鄉鎮一級政府已經發不起工資很久了,有幾個縣甚至已經出現拖欠工資半年之久。”
“這麼嚴重?問題的根源是什麼?”王笠綸確實沒想到是這個問題,政府單位發不出工資,這在任何時代都是嚴重的事情。
“基層冗員太多了,鄉鎮一級政府,包括農村的群眾都已不堪重負,八九十年代還有不少鄉鎮企業,不管盈利如何,至少還有資金可用作鄉鎮挪轉,但從幾年前開始,絕大部分鄉鎮企業倒閉,基層財政越發困難,而基層的七站八所機構過於臃腫,這些人太多了,並且還在不斷增加,每個月光發工資就是一大筆錢,可這錢沒有來源,久而久之問題就積蓄爆發了。”楊啟光的語氣有些沉重,光聽他說好像問題也不嚴重,那是因為他還沒說出具體的資料。
七站八所王笠綸自然清楚是怎麼回事,這也是當時他們行政改革時,為了便於管理和開展工作設定的。
其中有像派出所,財政所,稅務所,司法所,林業站,衛生院這些,是縣級派出機構,人事任免和管理是縣裡直屬部門管理。
也有像房管所,農機站,農技站,水利站,計生站,經管站,畜牧站等等是鄉鎮直屬的事業單位,這些人的工資福利就是鄉鎮發放。
只是王笠綸確實很久沒在地方工作了,就算當年在禾城,那地方也是城鎮佔比多於農村,雖然他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