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3 頁)
12月13日,紅軍偵察員向軍團首長提供了一份情報:國民黨軍的&ldo;追剿&rdo;部隊正分三路撲來,中路之敵補充第一旅王耀武部與浙江保安縱隊一部孤軍突進,其前鋒已抵達湯口地區。
這一情報使得軍團長劉疇西很感興趣。在軍團負責人召開的緊急會議上,劉疇西一改過去的優柔寡斷,堅決主張給敵以打擊。一向善戰的尋淮洲卻認為最好不要進行如此冒險的戰鬥,任何輕舉妄動都可能造成預料不到的損失。他擺出的理由是:國民黨軍士氣正旺,且擁有優良裝備,而我軍疲憊,對地形也不十分了解。而劉疇西執意要打的理由是:國民黨軍雖有優勢兵力和裝備,但是紅軍可以利用國民黨軍驕傲和地形尚不熟悉的弱點,打擊其囂張氣焰。軍團長頗有理由的主張比起一名師長的主張的分量當然會重得多。紅軍的原則是下級服從上級,師長當然得服從軍團長。為此,會議決定:利用烏泥關至譚家橋公路兩側的有利地形,伏擊尾追的國民黨軍。
12月14日凌晨,紅軍進入伏擊陣地。譚家橋位於黃山東麓,地處族德、太平、歇縣三縣結合部,西靠黃山,峭壁不能上,汽車路建就在沿峭壁由湯口通太平馬路以西之南端半里長一帶小山堡上,東邊有石門崗制高點,南面是烏泥關山隘口,北邊為一路小山坡,地勢險要。紅十軍團指揮部設在一個極不顯眼的小山‐‐鐘鼓山的後坳上。兵力部署按照紅十九、紅二十師順序沿烏泥關至譚家橋公路兩側自南而北設伏,將戰鬥力較強的紅十九師配置在石門崗上鋒一帶,地處懸崖峭壁,兵力難以展開。紅二十師以一個營構築工事,堅守譚家橋正面。劉疇西設想,等待國民黨軍透過烏泥關口,先斷敵退路,然後紅二十師迅速攔腰出擊。倘若鉗住了國民黨軍,還可以有效地阻擊援救之敵。但劉疇西失算的是,敵補充第一旅王耀武都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裝備精良,兵力與紅軍不相上下,且善長打陣地戰。而紅十軍團遠離蘇區,皖南地方黨組織與武裝力量一直未能積極地前來協助,所以不佔天時地利。
14日上午6時,國民黨軍前衛部隊經過烏泥關、譚家橋時,看到百姓有的在砍柴,有的在種地,有的在路上行走,如平常一樣,因此認為沒有可疑情況,也就未派部隊嚴密搜尋,就通知大部隊浩浩蕩蕩地前進。其實,這些老百姓都是紅軍化裝用來迷惑敵人的。
14日上午9時,國民黨軍前衛第二團及浙江保安縱隊第三營剛進入伏擊圈,一名性急的紅軍士兵在陣地上開了槍,驚動了國民黨軍。紅軍只得提前發動猛烈攻擊。國民黨軍第二團團長周志道當場被擊傷左臂,敵軍一度限於混亂。但由於開火過早,敵主力尚未進人伏擊圈,致使伏擊戰變成了陣地戰。俞濟時寫一手令給王耀武:&ldo;敵人早有埋伏,我們為什麼末發覺?速派部隊將各重要山頭佔領,負責擊敗敵人的襲擊,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官兵不得後退,否則以擅自撒退、臨陣脫逃論罪。&rdo;王耀武一面將俞的手令傳達給部隊,一面組織部隊正面作戰。
敵人動用飛機偵察,迫擊炮、機關槍不停地向紅軍陣地猛烈掃射,紅軍陣地上的樹木、石土被炸得橫飛亂舞。紅軍指戰員雖然彈藥缺乏,但沉著應戰,勇猛頑強。不長於陣地戰的紅二十師遭到敵軍的猛烈攻擊,以致陣地被衝垮,石門崗制高點被敵軍佔領。為奪回陣地,紅二十師官兵揮舞梭鏢、大刀衝過麻順河,在石門崗地區再度與國民黨軍進行激烈的白刃戰,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5時。
堅守在烏泥關東南一帶的紅十九師接連向國民黨軍第二團發起一次次衝鋒。由於主力沒有到達最能發揮戰鬥力的石門崗以北地區,而是配置到石門崗以南的烏泥關地區,兵力施展不開。師長尋淮洲身先士卒,帶隊衝鋒。下午,敵人一陣猛烈炮火剛過,尋淮洲一躍而起,率部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