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披著湛藍戰袍的張慎,(第1/2 頁)
披著湛藍戰袍的張慎,猶如兵法界的璀璨星辰,他的曠世之作《兵法六秘》,恰似幽夜星空中的極光,點亮了眾多武者與智者的內心世界,已成為大梵皇朝軍隊中的聖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兵法之道上,他幾乎與魏淵並肩齊驅,共同構築起帝國堅不可摧的武運防線。
翠竹環繞的廊榭之外,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英才集結,他們是雲夢學院未來的瑰寶,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熾熱渴求和對未來的雄心壯志。其中,那位溫潤如玉的青年許新年,置身於人群中,尤為引人注目。他在心頭默默吟誦著兄長許小安匆忙間贈予的半闕仙詩,那是千鈞重託,亦是一場待續的詩道奇旅。
“紫陽真人親臨,實乃吾輩之福祉。若能得到其垂青,仕途必然坦蕩無阻。”一名同學低語議論,眼中閃動著計算與期盼交織的火花。“子敬,你的詩句準備妥當了嗎?”他悄然詢問。許新年淡然一笑,輕輕摩挲著手中的未竟詩稿:“詩道隨心而生,怎能刻意強求?子豫兄,你過分執拗於功名之道了。”
仙詩之妙,在於其嚴整的韻律與深遠的意境,猶如九天星陣般錯綜精湛。而許小安贈送的,只是那詩卷開端的朦朧兩聯,宛如霧海中的孤燈,引發無限遐思。屢次追問之下,兄長卻總是旁敲側擊,迴避不答,那缺失的後兩句秘密,似乎蘊藏著更為深邃的意義與期待。
“學海無垠,官道亦然。勤學如舟,機智為槳,方能破浪前行。”摯友子豫的話語,如同甘霖灑落,滌盪著許新年的內心。他深知,在這腐朽官場、民生凋敝的時代,僅靠詩詞歌賦,難以為江山社稷力挽狂瀾。然而,詩詞卻是心靈的庇護,是歷史洪流中永不熄滅的明燈,穿越時光的壁障,照耀後世的精神家園。
“詩詞雖屬小道,卻能觸動人心絃,激盪靈魂深處。”子豫話語落地有聲,他注視著許新年,眼中充滿期待:“你說詩詞無用,可是你是否想過,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字元,匯聚成浩渺的文化江河,滋養了一代代中華兒女的靈魂?”
許新年聽聞此言,內心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動。他明白,自己雖然並非擅長詩道,但那份對美好生活嚮往與追求的情愫,卻與詩詞中的意境交相呼應。在這風雲變幻的時代,他決心以筆為劍,以心為盾,攜手志同道合之士,共同譜寫一段段千古流傳的傳奇。在那一抹曙光初現的樓閣之中,許二公子欲要開口,打算以一句“無非附庸風雅之舉”輕鬆應對周圍的雅緻氣氛,卻陡然一愣,意識到自己正在試圖以這般膚淺姿態,贏得前輩的讚賞。於是,他巧妙地吞回即將脫口而出的話語,取而代之地以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和低沉的“嗯”聲,隱去了所有的銳氣與調侃。
此刻,子豫的眼神中掠過一絲驚訝,彷彿在這熟悉的針鋒相對之間,意外捕捉到了一種別樣的和諧氣息。他心想:這小子,今天怎麼變了個人似的?兵法宗師張慎放下手中的碧玉茶盞,笑聲中夾雜著幾分揶揄與洞悉:“楊兄啊,如果你當年能有他們這樣的細心體察,恐怕就不會在仕途上蹉跎那麼多光陰,任由寶貴的青春如流水般流逝。”
紫陽真人微微一笑,猶如春風拂面,溫暖而不刺眼。兵法巨擘張慎含笑放下杯盞,言語間帶了幾分調侃與洞察:“你這麼說就不對了,楊兄的心志哪是普通人可以揣測的?他其實是退一步,進兩步,步步為營,朝著‘悟道’之境穩健邁進,這種堅韌意志,我們都應當欽佩。”
紫陽真人聽聞此言,輕輕嘆了口氣,似乎對舊日同窗的命運充滿了惋惜:“終究逃脫不了權鬥旋渦的無情擠壓,被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
李慕白輕搖羽扇,眼神中流轉著對過去的感嘆:“楊兄啊,若是你早年間就有他們這般看人臉色的細膩心思,想必不會在仕途上遭受那麼多年的蹉跎,任由寶貴的青春時光付諸東流。”
張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