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獬豸冠(第2/8 頁)
,轉身又是一張猙獰兇殘的嘴臉。直至到了封國新都,因為遠離長安,周圍都是平民百姓,他便越發囂張跋扈起來。她二哥王獲一次撞到那家奴欺壓百姓差點逼死無辜女子的場面,積怨已久的憤怒當場爆發,一拳揮去,那名家奴摔倒在地,不巧頭部磕到了磚石,竟是一命嗚呼了。
其實說到底,這也並不是一件大事。在大漢朝,奴婢是主人家的財產。家裡有多少奴婢,也是作為和馬牛羊一樣的財產登記在戶籍中,都要徵稅的。這就和家裡有一個碗一樣,碎了就碎了,誰管你是不小心摔碎的,還是故意摔碎的。更何況那家奴本就死有餘辜,王在聽到這事時,也只是怔了一下,並不當回事。
但在她父親眼裡,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他責罵王獲,並不是用難聽的詞語,而是用各種王所聽不懂的聖人言論。罵得本就因為失手殺人而愧疚萬分的王獲,當天晚上就飲恨自盡了。
王至今都還記得那個晚上,她的父親寧肯相信他人的片面之詞,也不肯相信自己的兒子,堅持他自己的孔孟之道,懲惡揚善。
可是,何為善惡?不殺生就是善了嗎?漠然旁觀就是善了嗎?大義滅親就是善了嗎?
結果反而因為二哥為家奴償命的這件事,她的父親得到了長安城那幫達官貴族的關注,紛紛提議讓他復出。不久之後他們便返回了長安。但王一點都不開心,這是用二哥的命換回來的,她寧肯不要。
因為二哥的事情,孃親閉門不出,三位兄長與父親離心離德,王府的下人們也誠惶誠恐,不敢接近他們一家,生怕被其他兄長遷怒。所以現在給父親送飯,也就只有她能做了。
二
王穿過蕭索的庭院,來到父親的書房,輕車熟路地敲了門,得到應允後推門而入,彎腰把食盒放在了案幾之上,不意外地看到了父親正拿著一頂發冠端詳著。
那是一頂獬豸冠。
王自小和父親的關係就很親密,她也知道這獬豸冠是父親的夫子贈予他的。傳說獬豸是一種神獸,在堯做皇帝的時候,把獬豸飼養在宮裡,它能分辨人的善惡好壞,在發現奸邪的官員時,就會用頭上的獨角把他頂倒,然後吃下肚子。在春秋戰國時期,據說楚文王曾經有一隻獬豸,之後照它的樣子製成了發冠戴於頭上,於是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後來秦朝執法御史都戴著獬豸冠,漢承秦制也是如此,民間稱其為法冠,是執法者所戴的發冠。
王的父親並不是御史,所以這頂獬豸冠他一直沒有戴過,僅在書房內把玩,提醒自己一定要明辨曲直,懲惡揚善。王以前看到這頂獬豸冠的時候,還會心生崇敬,但自從二哥去世後,她便覺得好笑,只是不便表露出來。
“兒。”王莽放下手中的獬豸冠,慈愛地朝王招了招手。王莽蓄有一把美須,頗有讀書人的儒雅氣質,而且因為性格溫和謙恭,整個人看上去就讓人心生親近之意。
王乖巧地跪坐在父親身邊,揚起臉嫻靜地淺笑。
王莽溫和地摸了摸她的發頂,嘆氣道:“夫人把汝教養得很好,若非當今聖上不愛女色,老夫定要考慮送汝進宮。”
王垂下眼簾,盯著自己裙襬上那抹被泥土沾染的汙跡,心內不以為然。她父親當真是糊塗了,她今年才九歲,還遠遠未到及笄的年紀。而當今聖上都已經二十有五,別說聖上不好女色專寵現任大司馬,就算是好女色,也看不上她這個小丫頭啊!
自從二兒子自盡後,妻與子都與他疏離,王莽也就只有和女兒說說話,並不在乎女兒聽不聽得懂。
王百無聊賴,垂著的眼眸亂瞄之下,發現案几上的獬豸冠居然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竟是一隻巴掌大的白色小羊!
不敢置信地狠狠眨了幾下眼睛,王幾乎以為自己是在做夢,耳邊父親絮絮叨叨的聲音不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