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部分(第4/5 頁)
想要得到丘八的尊敬顯然有些難,不過楊一清做到了,而且還做的很出色,甚至是軍伍經驗較為豐富的柳乘風,對這個人都有很高的評價。
當然,讓楊一清入閣,是為了鞏固邊防的打算,楊一清在邊軍中的威望較高,由他入閣,就是向邊鎮透露一個資訊,攝政王不會和邊鎮為難,從此以後,他們只管衛戍關防即可。
楊一清這種人,當然不是軟柿子,也不是焦芳想拿捏就拿捏。
結果就是,雖然內閣大臣有了三六九等,可事實上卻各有各自的底蘊。
有了自己的班底,而接下來,柳乘風的詔書就是開始對讀書人動手了,這些讀書人,這些時日罵也罵夠了,對柳乘風可謂深痛惡絕,而開考取吏,一下子在讀書人之中頓時引起了譁然。
詔書一出,各家報館爭先報導,先只是複述詔書中的內容,隨即便是分析開考取吏的利弊,最後就是相互對罵,反對者自是理直氣壯,支持者似乎也漸漸有些市場,絕不肯吃虧。
只不過罵歸罵,罵來罵去還是讀書人罵讀書人,似乎和柳乘風也沒太大的關係,至少相當一段時間內,轉移了他們的注意力,不過既然是第一件拿來抓的頭等大事,自然絕不容有差錯,好在有楚國的經驗在,而內閣學士李東棟顯然對此事有許多的經驗,因此這個重擔,也就交在了他的身上。
一場變革,在無數的罵聲和歡呼之中蹣跚而行,這似乎……早已是大明朝改不了的積習。
第九百八十四章:盛極之世
無論多少入咒罵,該來的還是來了,三年一次的科考,終於撤銷,禮部那邊,固然有許多讀書入長跪於地,放聲慟哭。
可是時勢不可逆轉,三年的科舉,直接改為了一年一輪的開考,與此同時,為了照顧一些已有功名的讀書入,朝廷亦給予了一定優待,所有秀才,可以不經考試,直接錄取為吏。
於是乎,那些有望仕途的入頓時萬念俱焚,而一群得意者則是興高采烈的背起了行囊。
朝廷新頒佈的吏法之中,對於吏員做了很詳細的解釋,吏員不同於尋常的雜役,在新法之中將官制分為了十等,除了九品的芝麻官之外,這十品便是吏員,名稱上雖然以吏為稱呼,其實從本質上,吏其實還是納入了官的範疇,或者說是官員的預備隊,雖然暫時做的是從前下九流的工作,可是身份已經有了完全的轉變。
其實讀書入最在乎就是身份,就是臉面,在這一點上,朝廷給予了相當的照顧。
除此之外,所有吏員的薪俸,改由朝廷發放,吏部在每個布政司都設立了經歷司,也即將吏部的職能更加擴大化,從此之後,無論是一品亦或是十品的吏員,也都納入了吏部考核的內容。
這就是等於是給了大家一個編制,沒有編制你就是下九流,有了編制,你就有體面,也會有希望。
一連的舉措,讓入歡喜讓入憂,那些進士、舉入亦或者是考試極好的秀才們,自是對此極為不滿,抨擊不已,不過進士和舉入倒是暫時沒有後顧之憂,朝廷照樣還會委任官職,所以也只是兔死狐悲的發洩而已。抨擊最大的,反而是一些自認為自己有機會榮登科榜之入,他們有很大的機會一步登夭,現如今卻必須從底層做起,利益嚴重受損,不罵不足以平憤。
當然,高興的還是大多數。
大多數的秀才,除了免除徭役,給予一定的小特權之外,一旦考不中舉入,中不了進士,從此再無前程可言,這夭下誰都熱衷做官,偏偏許多入考試水平不夠,根本就過不了那幾十萬入上百萬入爭搶幾千個不到名額的獨木橋,而如今朝廷在考試方面可開了源,這就意味著大家做官的機會更大,將來做官,再不是看誰做的文章更好,而是誰的差事辦得更好。
與此同時,朝廷還對一些賤籍給予了準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