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射月靨(第2/5 頁)
居民刺青的地方血流不止,劇痛鑽心,瞬間就湧出了好幾升血。周圍的人懷疑是剛才那個看熱鬧的人做了手腳,於是讓那位居民的父親去找那人。儘管那人堅決否認,但在父親苦苦哀求之下,他終於捻起一把土,像是在施咒語般地說:“把這個塗上,血就會止住。”按照他說的去做,果然血立刻停止了流淌。
我有位遠房表哥名喚遘,貞元年間,他曾在黃坑附近經歷一件怪事。他的隨從撿了幾塊骷髏碎片打算用來製藥,其中一塊骨頭上有“逃走奴”三個字,宛如淡墨刻痕,這才得知那是烙鐵燙傷並深深嵌入骨髓的印記。當天晚上,隨從夢見一個人捂著臉向他要回那塊骨頭,聲稱:“我很羞愧,如果你幫我好好安葬這塊骨頭,我會賜福給你。”隨從驚醒後汗毛直豎,立即把那塊骨頭埋了起來。之後,他還真因一些事情得到了神秘幫助,並因此發了一筆不小的財,據說積累到了近十萬貫才去世。
蜀地一位名叫尹偃的將領麾下有個士兵,因為遲到受罰。士兵喝醉了酒,不服管教,聲音洪亮地為自己辯解,尹偃大怒,對其連抽數十鞭,幾乎要了他的命。這個士兵的弟弟恰好在軍營擔任典獄官,兄弟情深,對此憤憤不平。於是,他用刀割開自己的面板,刻上“殺尹”二字,再用墨汁染黑。尹偃知道此事後,藉故殺了典獄官。到了太和年間,南方蠻族入侵,尹偃率領數萬兵馬防守邛峽關。他力大無窮,曾拿棗木棍隨意敲打部下的小腿,肌肉隨之隆起而不留痕跡。仗著一身蠻力,尹偃率全軍出關追擊蠻兵,結果遭遇伏擊,大敗,最終馬倒在地上,身中數十槍慘死。出關那天,他竟然看到自己殺死的典獄官的身影,捧著個巨大的黃色案牘走在前面,這讓他心裡十分不安。他詢問身邊人,大家都說沒有看見。最後,尹偃真的戰死沙場。
房孺復的妻子崔氏,性格極其嫉妒,她不允許身邊的婢女們化濃妝、梳高髻,每月只給她們一小勺胭脂和一文錢的粉。有一次,新買來的婢女稍微打扮得好了一些,崔氏頓時大怒道:“你喜歡化妝是吧?我幫你好好化!”她竟然下令在婢女的眉毛上刻字,然後用青色顏料填充,還燒熱鎖鏈燙傷婢女的雙眼角,皮肉瞬間焦卷,再塗抹紅色顏料。等到傷口癒合,疤痕就像是永久化的妝容一樣留在了婢女的臉上。
話說楊虞卿出任京兆尹那陣子,京城街頭有位號稱“三王子”的壯漢,力大無窮,能舉起千斤巨石,滿身紋身密佈,幾乎沒有一塊完整的肌膚。這傢伙犯事兒不斷,至少有四五次本該處死,卻每次都能混進軍營躲過一劫。有一天他又惹上了麻煩,這次楊大人決心要治他,派出五百精銳將其擒獲,緊閉衙門大門,親手杖斃了這位“王子”。楊大人判決時言簡意賅:“身上亂七八糟刺得像地圖,還自稱王子,無需多問,罪行昭彰,理應嚴懲!”
蜀地的人們精於刺青藝術,作品清晰生動,栩栩如生。有人傳言他們用黛石做顏料,能使圖案色彩更加鮮明。我問了幾個知情的傢伙,原來人家只是用了上好的墨汁罷了。
在荊州一帶的貞元年間,市場上出現了一個神秘的刺青師傅,手中持有一種特別的印模,上面密密麻麻排布著細針,能夠塑造出各種形象,如蟾蜍、蠍子或是搗藥杵。顧客想要什麼圖案,他就一印上去,然後抹上石墨,待傷口癒合後,刺青圖案比顧客期望的還要精細逼真。
現代女性流行在臉頰兩側裝飾“射月靨”這種美妝,又稱為“黃星靨”。說起靨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吳國的孫和以及他的寵妃鄭夫人。有一次孫和寵愛的鄭夫人酒後跳舞不小心撞傷了鄧貴嬪的臉頰,血流不止。為了消除傷痕,孫和不惜重金找來太醫調配藥物,太醫用白獺髓混合玉石粉末和琥珀屑配成了藥膏。遺憾的是,由於琥珀用量過大,痊癒後痕跡並未消失,反而在鄧貴嬪左臉頰留下了一顆紅色的如意形狀印記,看上去更為嬌媚動人。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