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2/2 頁)
危險,法國政府要求波蘭同意蘇軍過境,可是在1939年8月18日的答覆中,波蘭外長貝克卻說,波蘭政府在任何場合下都決不允許蘇軍透過自己的領土。因為在波蘭政府看來,國土暫時被德國佔領並不是永久的淪陷,以後還會有機會光復,可要是蘇軍過境,那就可能是萬劫不復了。
用這種眼光看待蘇聯的,並非只有波蘭。保加利亞在1940年拒絕了蘇聯簽訂互助條約等建議,國王鮑里斯說:&ldo;我不會讓羊舍之門為狼而開。&rdo;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二世甚至說得更絕:&ldo;寧可在我的國家看到作為敵人的德國人,也不願看到作為朋友的俄國人。&rdo;
聯邦德國的奇蹟
逝者已矣。
1918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歐洲政治版圖上消失;1945年,第三帝國又煙消雲散。從此,聯邦德國的人民不再擁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從此,也沒有多少西德人臥薪嘗膽再做軍事強國之夢。
在昔日滋生過專制、極權政體的土地上,一個汲取了魏瑪共和國教訓的聯邦共和國,應運而生,並迅速崛起成為經濟大國。雖不再軍威煊赫,但也不再有黨衛軍、集中營。繁榮富足的聯邦德國,對內,對外,都不再是一種威脅。
&ldo;有良心的資本主義&rdo;
納粹敗亡之際,德國一片狼藉。在給夫人的信中,艾森豪這樣描述當時的景象:&ldo;這個國家已成為一片瓦礫……滿目淒涼。&rdo;在柏林,四分之三的住宅化為廢墟。英國工黨政府提交給下議院的一份報告中甚至估計,即使每天清掉1000噸瓦礫,30年才能清理乾淨。
斷垣殘壁間,飢餓的幽靈在遊蕩。食品只能定量供應。寒冷也威脅著德國人的生存。1946年末到1947年初的那個寒冬,百姓的取暖用煤極度匱乏,以至於生存的需要壓倒了&ldo;不可偷盜&rdo;的訓誡。西德一位天主教高階神職人員正式宣佈,在任何有煤的地方偷煤不再是犯罪。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