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2 頁)
------------
政府鼎力支援的盜墓活動(1)
------------
:楊璉真珈盜南宋諸陵
作案時間:公元1278年
作案地點:宋六陵,紹興城東南18公里皋埠鎮攢宮村
受害人:宋六帝(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
作案人:楊璉真珈及宗允、宗愷泰寧寺僧侶
作案手段:祥興元年,有總江南浮屠者楊璉珈真,怙恩橫肆,帥徒役頓蕭山,發
趙氏諸陵寢,至斷殘支體,攫珠襦玉柙,焚其(此肉)棄骨草莽間……&rdo;
作案後果:宋六陵經過此次洗劫,地下的珍寶,墓中的屍骨均蕩然無存。
盜墓性質:民盜
可信程度:相關文獻有記載
作為江南唯一的一座皇家陵園,宋六陵,埋葬著南宋9個皇帝中的6個,他們連續在位的時間長達148年,而整個南宋歷時也不過153年。一部南宋王朝的興衰史幾乎就是宋六陵主人的生活史。它的被盜,不但是南宋的損失,更是我們國家整個文化歷史的一個損失。但是從歷史來看,每個朝代在它風雨飄搖的時候,也就是盜墓者最狂妄猖獗的時候,宋六陵也沒有走出這個宿命。
南宋諸陵的修建
&ldo;狐死首丘&rdo;,說的是狐狸瀕死時,總是把頭朝向棲身的小土山。《禮記&iddot;檀弓上》雲:&ldo;君子曰:&l;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r;&rdo;後便以&ldo;狐死首丘&rdo;比喻不忘本,或比喻人對故土的懷念。這種情況也適合被金兵逐出汴京、偏安於東南一隅的南宋統治者,他們的內心深處其實是時時不忘收復失地,回歸中原的。這在他們的喪葬上表現得格外強烈。
1131年,宋高宗趙構24歲,在皇帝的寶座上才坐了4年,他的祖母隆佑太后病死,興建皇陵就作為國家大事擺到皇族的議程上。也許有人要問:&ldo;南宋皇陵為什麼設在紹興呢?&rdo;這還得從當時的歷史背景說起: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開封,擄走了徽宗和欽宗兩個皇帝。昏庸無能的高宗趙構倉皇南逃,建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1129年,金兵再度進犯,趙構又從杭州經紹興、寧波,一直退到東海,第二年才回到紹興,並在這裡做了一年零八個月的皇帝。同年4月,隨高宗南渡的北宋哲宗皇后孟氏死了。
當時北宋的皇陵已經淪為金國的國土,趙構就派一個叫楊華的吏部侍郎在江南勘察新的陵址。浙江本是個多山的省份,適宜建皇陵的風水寶地比比皆是,楊華偏偏看中了浙江省紹興市東南17公里的一條山溝,山溝裡有座泰寧寺,是南宋大詩人陸遊的祖先陸佃的功德院。
楊華在泰寧寺住了一晚,對那裡的山水感覺很好,回京向趙構寫了個調查報告說:&ldo;泰寧寺四面環山,雄壯峻秀,東是青龍山,南接紫雲山,西靠五峰山,北倚連霧山,是塊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寶地,在那裡建皇陵,有層層山峰相拱,青龍白虎保衛,不僅適宜埋藏先帝的弓箭,而且預示皇朝萬載的興隆。&rdo;趙構同意楊華的報告,下昭在那裡建皇陵。
孟皇后的去世,時距朝廷上次營建山陵,也就是營建欽聖憲肅皇后山陵已30年,中間局勢動盪,&ldo;圖籍無存&rdo;,而朝中大臣多是新進的,也很少有人能詳細地知道以前皇家的陵寢制度,所以所制攢宮比北宋陵寢&ldo;少異也&rdo;。寶慶《會稽續志》卷三《陵寢》引王明清《揮塵錄》說:
&ldo;紹興初,昭慈聖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