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都堂投省卷(第1/2 頁)
雲韶急忙走上前去。
果然那些小童手裡拿著的是喜鵲的巢,雪地上還有幾隻嗷嗷叫的喜鵲幼崽,周身還是嫩嫩的絨毛,躺在那裡,叫得非常悽厲。
「這是在幹什麼?」雲韶趕忙問。
一個胖男孩手裡舉著木燧,對雲韶說到,「我們要燒喜鵲窠。」
「為什麼?」
「元月燒喜鵲窠,可避兵災。」
「這樣損傷生靈,豈是避災之道?」
高嶽便上前,給了小童們些錢,說不要燒。於是那群小童就將喜鵲窠還在了高嶽的手上,便取過錢來散著跑開,但那要鑽火的小胖子卻被高嶽給拽住了。
雲韶蹲坐下來,將喜鵲幼崽一個接著一個小心捧起,放回到窠裡,這時五架房的棚友取來個梯子,那小胖爬著梯子將喜鵲窠安了回去,高嶽再額外給了他點錢,讓他走了。
樹幹下,雲韶仰面合掌,而高嶽則看著樹枝上黑色的窠,真的是想起了劉晏曾對他說過的話語,皇城鵲和民間的喜鵲就因為棲息的樹枝不同,命運卻有如此迥異之別。
同時也想起了自己在長樂坡,於張譚墓前所說的那句話,「自即日起,我高子陽願在皇城安上門靈鵲樹上,佔取一枝。」
這時雲韶回頭看著他,這位美麗的女孩子,她鼻尖上微微凍得有點點紅,接著他又仰面看看樹椏上的喜鵲窠,冬日的陽光筆直地照下來,被雪反射著,溫暖地讓他睜不開眼:他在穿越前,因沉迷學習,已單身了二十五六年,沒想到到長安城來後,也還是不斷在刻苦學習備考,現在他感到有些倦了,他忽然也有了構築個「窠」的衝動
可高嶽在這個月是無暇過多考慮這事,因為他馬上就要和整個韜奮棚,前往都堂禮部投省捲了。
投省卷,和普通的投行卷是不同的。
唐朝參加進士考試的舉子們,造訪權貴門第,獻上詩賦詞章,來博取賞識,這便是投行卷。當然投行卷有一些忌諱的,比如你一卷多投是不好的,還有用舊捲去投也是要遭非議的,更要注意行卷的格式(之前高嶽給雲韶小娘子投卷時就很注意格式要求,顯得自己很重視很認真,讓小娘子頗是心旌搖曳了番),還要特別注意避諱,不但要避自己家門的諱,還要避投卷物件的家諱,不然結果將會非常糟糕。
如果說投行卷自考試前年的深秋十月開始,一直可到考前的話,那麼「投省卷」便是時間固定、地點固定的:它要求舉子將往年最得意的舊文編撰成集,統一交付到禮部貢院裡,再由禮部主司統一審核,作為春闈試定奪榜單的參考。
高嶽去參加大曆十二年春闈時,那個死鬼也就是被燒掉的,已投過省捲了。
可十三年的省卷,必須他自己去投。
所以說到這裡,高嶽也明白,自己在大曆十二年被禮部黜落的原因,除去詩賦雜文拽白外,怕是在省卷時就已不入潘炎的法眼了。
為什麼要投省卷?其實很簡單,天寶元年禮部侍郎韋陟主持當年春闈時,認為之前「主司取與,皆以一場之善,登其科目,不盡其才。」意思就是我們大唐科考,就那麼一場定勝負,對有些應試能力不佳的舉子不太公平,另外大家考試時被韻腳、時間限制,也很難寫出什麼錦繡詞章來,這樣取誰還是不取誰,說服力不夠(大家寫的都那樣嘛,半斤八兩)。
所以韋陟就要求舉子在考前,將昔日的得意之作交到他這裡來,這樣他再放榜便能更加客觀些。後來,便形成了固定的向禮部「投省卷」的制度(禮部為尚書省六部之一,故而叫省卷)。
投省卷,雖然是舉子每年都要做的事,但時間卻不一定,或在前一年的冬至日前後,或在來年春闈前某日,全看禮部主司如何安排。
而潘炎要求的時間,則是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