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美名始流傳(第1/2 頁)
可高嶽暫時還不知道的是,因猛擊登聞鼓的事,他和韜奮棚實則已引起朝廷不少人的注意
次日在吏部都堂內,劉晏便端坐著,似乎是興至而發問,「文房現在何處啊?」
幾名整理文牘的吏員,即刻向尚書匯報,「現如今臨近三銓,劉宣州正落腳於光宅坊的邸舍當中,希望能經吏尚援手,量移遷轉,入朝廷臺省為郎官。」
劉晏點點頭,摸了摸鬍鬚嘆口氣說,「文房仕途多舛,先後三次慘遭貶謫,而被貶去睦州(現浙江淳安)司馬這次,是我未能盡力幫他,有愧於他。不知文房此次前來請求遷轉,希望謀什麼職務?」
「聽說蘇端被貶後,他希望能接替蘇端,擔任比部郎中。」
劉晏搖搖頭,「郎中乃是清要美職,此外若不歷員外郎拜者,無異於『土山頭果毅』,文房先前壓根沒當過員外郎,假如直接讓他自司馬遷轉到郎中職務上來,不孚眾望啊!」
原來劉晏所說的理論,正和先前薛瑤英為高嶽所畫的八雋圖是暗合的。唐朝的官員升遷,不是胡亂來的,一些朋(zuo)友(zhe)認為就是像打遊戲升級那樣,把品秩往上升就是了,但其實在唐人心目裡,不但爵、勛、品、差遣使職這些要分開,光是品也有職事品和散官品(就像現在師長和少將是兩個概念,國軍還有上校當兵團司令的奇葩現象,白居易當五品司馬還要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分,此外什麼人走什麼樣的升遷路線也是有或預設或公開的規則的。
比如在唐朝人的眼中,郎中這樣的美職,理論上必須要從同樣為美職的員外郎裡提拔(見薛瑤英的八雋圖),而不是由州府司馬裡直接遷轉的——就連白居易這樣的人生贏家,他從江州司馬任上回來,也要先當員外郎,而後再繼續往上升到禮部主客郎中,這是個固定的程式——假如直接從州府司馬當上郎中,那就好比長徵士兵(唐人譏誚這些士兵為土山頭,大概意指他們去邊塞多是守山頭的),一下被拔擢為邊塞果毅都尉那般,在為官上這就叫做「不歷清資,便拜高品」,是要遭受很大的非議嘲諷的。典型的例子便是景龍年間,彭州司馬趙謙光直接入朝當了戶部郎中,時為戶部員外郎的賀遂涉(賀遂為複姓)大受打擊(為什麼會這樣?明明是該我先的),便寫詩嘲諷趙謙光曰:
員外由來美,郎中望亦優。寧知粉署裡,翻作土山頭。
所以劉晏是不可能同意這位「劉宣州」直接從睦州司馬回來當比部郎中的(比部歸刑部)。
於是一名吏員,大概是受過劉宣州之託,便請求,「劉宣州說退而求其次亦可,希望就任臺院御史。」
臺院御史,即侍御史。
劉晏再次搖搖頭,「這樣好了,明年先量移至隨州刺史,再過上段時間,待有合適闕員,我會幫他回朝當上臺省的郎官的。」
這個結果倒也合情合理,於是那吏員急忙替劉宣州拜謝,但劉晏接下來哈哈笑起來,說「你替本吏尚給文房帶個話,反正司馬官是閒職,備員俸而已,回去不回去也無所謂,每月五萬五千錢的俸料錢照常拿著,讓他先在長安呆上段時間,等著出刺隨州,順便替我結識個人嘿嘿,文房啊文房,我都幾乎忘記了,當年你在國子監,也是位棚頭來著。」
接下來這幾天,國子監裡也熱鬧極了:高嶽的韜奮棚,因先前擊登聞鼓的事而大發異彩,故而一下成為諸位生徒心目中的偶像團體,大有「我的boss我的英雄」之感,於是此棚一下子擴充到了六十人上下,其中更有十來名家境相對殷實的棚友。
高嶽當機立斷,改革了棚約,他模仿稅務制度,將棚友按照資產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棚費更高,下等則減免部分棚費,這樣實行共產平均主義,可以更好地讓這個棚維持下去。
迅速的,「高三鼓」的名聲也流傳